活动主题: 21世纪版《查令十字街84号》

21世纪版《查令十字街84号》
活动日期: 2015-2-09 - 2016-2-09
活动类型: 线上
登录后可加入活动

《查令十字街84号》在线读书会
时间:2015年1月16日(星期五)21:00-22:00(北京时间)
书目:《查令十字街84号》

主持:(英国)coffeecat 老师
策划:七弦

地点:七弦私塾网络公开课群,QQ群号:261842907(欢迎大家加入学习,群外网友亦自读自行跟帖交流。)

流程:
1、阅读时间从现在开始,不能现场参加的群友,可提前将心得笔记发到这个群邮件后面,讨论结束后,也可继续回复在这个邮件里,切记,请大家集中发在这个群邮件里!
2、主持人也会在此群邮件中发布些需要共同交流的问题。
3、 集中在线讨论时间,前20分钟,发布读书笔记。请大家事先准备好自己的心得,届时发在群中,供大家阅读与思考。
4、后40分钟,主持人将就大家的感想提问。进行讨论与争辩。
??5、 集中在线讨论汇总后,汇总内容发此群邮件和网站,届时大家自由跟帖和跟群邮件,如果需要,再由专人汇总。?
七弦

2014.11.27

UK-coffeecat
.....................我是主持人的分界线..............................
第一批问题:
1.本书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是什么?
2.请就海莲与弗兰克的性格对比进行分析,最好提出例证
先抛出两个,请大家读书时细细体会,后续还会有提问。不论您是否参加在线讨论,这两个问题为基本作业题。
活动图书
没有图书!
84评论
  • 25楼 小铭妈妈 2015-02-13

    临沂安琪妈(37215998) 03:10:54

     

    看序的时候,让我想到隐之书,看完后却不想把他们跟爱情相连接

    海外囡妈 03:12:26

     

    查令这书和爱情就没有关系啊。。。读书不要受序言的影响,你自己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武汉风中追风 03:14:09

     

    也不能肯定就没有关系吧,也许精神上的思念,心灵上的依赖,对于的期待,无从考证,只有当事人知道,这也是阅读的魅力,千人读千面,,,

    福州茉莉03:14:56

     

    他们是知音,同样的博学多闻,同样有着高度的幽默感。这个世界,也许这样的知己比爱情更难觅更弥足珍贵

    临沂安琪妈03:15:02

     

    远远高于爱情

  • 24楼 小铭妈妈 2015-02-13
             一开始,本Q群的名字,特别让我好奇,随着网上百度--搜索同名电影--买书细读,渐渐领会了七弦老师的良苦用心。
        海莲和弗兰克1949年10月至1968年10月长达20年的书信往来,正是对书籍的共同爱好让他们天涯若比邻。
        1949年10月,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此时的美国物质生活方面跃居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非常繁荣。但是精神方面,统治集团对外实施冷战政策,对内实行法西斯式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政策,在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的思想统治下,人民民主权利遭到严重的威胁,许多进步知识分子遭到迫害。正常的思想交流,严肃的探讨社会问题成了人们互相监视、告密的对象。很多青年摆脱了崇高信仰,失去了生活目标。沉浸在“垮掉的一代”所津津乐道的生活方式中。于是,美国文学史中便有了萧条沉寂的50年代。七弦老师曾经一起共读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的社会现状。
        难怪海莲在美国淘书无法如愿,此时的英国虽因经历二战经济萧条、百废待兴,但凭其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文学戏剧方面无疑成为海莲巨大的精神粮仓。严谨、认真的弗兰克,较热情、直率的白羊座海莲,性格上的强烈反差,却因书籍越走越近,成为知音。
        我从这本书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书尾的《注释》部分,本以为薄薄一本很简单的书信故事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很快读完,没想到里面深藏着许多知识点。我不停的从原文翻到《注释》,然后在百度继续搜索更详细的解释。发现《圣经》对西方人的思想影响真是太大了。接下来很想开始了解《圣经》,先从旧约纵览全集-大卫鲍森 开始吧!
  • 23楼 小铭妈妈 2015-02-13
    2014年的 最后一个工作日结束没有回家,在办公室看了查令十四街84号的电影。真的很精彩!我想对于爱书的人来说会更加感同身受。海伦朗读的那段约翰邓恩的文字极为感人!人类是一本书。死亡被翻译、被注释,最后借冥冥中上帝之手黏合在一起,彼此打开。女主人公喜欢看旧书,其实旧书在这里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很喜欢逛书店,让书香包裹着,双手摩挲着或柔软或尖硬的书皮;偶尔欣赏一下各式阅读者的姿态,他们沉浸于阅读中的陶醉表情真是好看。上周去南京,先锋书店又有一家实体店即将“荣耀退休”。看到他们的退休宣言写的挺好。摘录如下:“..一家书店在年轻时退休,预示道路将为前方铺陈/她曾建立的关系 男人和女人  大人和孩子/指尖和字节  铁轨和行人/ 都将涌至离去后,开向自己  和天边的门”。翻越时光如此艰难,有书相伴,岁月静好!
  • 22楼 小铭妈妈 2015-02-13

       我是在看完电影,被电影深深吸引和感动后,当天就迫不及待下载了查令十字路84这本书,晚上忙完家务后开始读这本书。和各位老师不同,我以前读书属于纯消遣型,没有目的,也没有要达到什么高度。工作后很少写读好感之类的,我这人属于打小就不会写作文之类的人,一提写作就头大。加入咱们群后,有相见恨晚之感。要早入群,我可以更早一些改变自己看书的方式。孩子就说我看书没有用,只是纯粹浪费时间。没有自己的思考,读书不求甚解,人云亦云。我还不服气,和各位老师相比,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真是差着十万八千里。以后我一定多努力。(我开心地对孩子说我也有作业了)

         本书感觉不是杜撰,而是真实发生的事。女主人公海莲.汉芙小姐,她是一名美国自由作家,平时以写剧本为生,一直住在纽约曼哈顿。她嗜读好书,而且从不买没有读过的书。因为觉得在她住的地方买不到想读的书,只好通过广告找到了英国伦敦的一家旧书店——马克与柯恩书店,给这家书店写信想让书店帮她找她需要的书并邮寄给她。这家书店的经理尽职尽责为汉芙找书并寄给她,汉芙特别满意。收到书后她不舍得把书放进旧书架里,捧着书怕把书弄脏,爱书惜书之情跃然纸上。我拿到书时从来没有她这种感觉,说明我不是那么爱书之人。汉芙幽默、风趣,性格直爽,有啥说啥。特别有爱心,虽然自己不富裕,甚至有些窘迫。但当她得知因为战争,伦敦的配给每个星期才配给两盎司肉,每个人每个星期只分得一个鸡蛋时,她就开始给他们邮寄火腿,鸡蛋和肉等短缺食品。她付钱买书,但自掏腰包寄食物还拖朋友送丝袜,却仍觉得自己占便宜。在19521212日,她说的是: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行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已终。书中能找到好多她爱书的例证,读了之后会让你莫名的感动,世界上会有这么爱书之人。特别让我感动奇特的是她定期清理她读过的书,觉得没有保存价值的书就处理掉,而不是像我们普通人把书都屯在家里,只是要占有,并不是真的爱书。我由衷的喜爱汉芙。法兰克是典型的英国绅士,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对工作尽职尽责。通过书信来往,找书寄书,收书读书,长达二十年的鸿雁传书,他们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我在书中没有读到,也没有感觉到他们之间有爱情存在。在书信来往中只是感到他们之间彼此关心,彼此帮助。就像序中所说的:一种原本单纯的买卖关系竟成就了长达二十年、多人参与的跨海友谊。汉芙计划去伦敦观摩女王的加冕典礼,但最后没有成行。他们一直到最后也没有见面,让我深深的遗憾和惋惜。但也可能是这样的结局才更增添了本书的魅力吧。

        一直感到很奇怪,七弦老师问什么把阅读群命名为查令十字街84号,读过本书后才明白了。原来老师是和汉芙一样的爱书惜书,以书会友,所以才有了咱们这个读书群。我和儿子谈过我们这个阅读群和七弦老师。儿子说能给自己起名叫七弦就说明很不一般,古琴就是七根弦。也不知儿子说的对不对,我这当妈的感觉很惭愧,脑子都成浆糊了,看到各位老师写得都文采斐然,我就做一片树叶吧。

  • 21楼 小铭妈妈 2015-02-13
    读完《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感触最深的就是书中女主人公对书的痴情与热爱。当时正值二战后,美国精神层面的东西比较匮乏,海莲从本土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精神食粮,正在抓狂,不经意间从杂志上邂逅了英国的这家古书店。就像鱼儿游入了大海,虽然收入并不富裕,但是为自己热爱的书籍慷慨解囊。而英国的弗兰克,作为查令街古书店的店员,严谨但不古板,为了完成对海莲的承诺,也为了恪尽职守,执着地尽自己全力,帮海莲达成她的愿望。在二者的这种彼此信任,彼此依托的关系中,书中还穿插了海莲对书店的资助,更显示出了人性的光辉。读这本书的时候,看这部书改编的电影的时候,真心地感受到了岁月在平静中流淌,这种平静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精神上的富足,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 20楼 小铭妈妈 2015-02-13
    看这本书大概快有十年了。
    这些通信开始于1949年10月5日,正是二战结束后英国物质匮乏的时期,就是在那样一个背景下,发生了这么一段人情丰盛的故事。
    说是故事,其实也没什么故事。只是二十年间往来于纽约和伦敦之间的八十封信。一个买书,一个寻书;一个狂放,一个内敛。说白了就是,一个很美国,一个很英国。
    不记得十年前读的时候是否相信里面有爱情,但很确定那时候蛮喜欢现在完全瞧不上眼的那篇序——恺蒂写的。(那时候喜欢,很大成分是看过她写的另一本书,关于在南非的生活。十年后的现在,对那种“为赋新诗”的调调真是完全无法共鸣了。)然后呢,一个喜欢引发另一个,喜欢这本书,自然去找电影,找到了,而且就是用译者提到的那个无厘头的名字——《血影迷阵》
    然后,再然后,又看了好几本关于书或书店的书。
    有时想想不由地感慨,当生活往前走的时候,每个环节总是暗藏着因果,链条式的延伸。而猛一回头看,其中许多个环已断掉、消失,留下一个个碎片…
    扯远了。
  • 18楼 小铭妈妈 2015-02-13
    大家都写得很感性,我就随意些好了。

    很多人有困惑,为什么以查为群名,查是必读书?不妨揣度一下。此书乃嗜书人写就,因书结缘。薄薄的一本小书,我一晚连看两回,却凝结了写信人几十年的心意。我对数字记忆无能,第二次翻看时特意留心了每封信的间隔,更不由让人感慨,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正如此吧,绵长又淡然。而文中的海莲,不时让我想到我们的群主——七弦,几年前在小书房初识,后来又在小步伐常见,见过她的学究深沉,嗜书如命,也见过她对朋友的娇痴风趣,与海莲如出一辙。想必这也是七弦深爱此书的原因之一。旧时风物,旧时人情,让人温柔莞尔,人世的美好,也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不同人对书的态度不一,我是占有者,看到有兴趣的书便心心念之,但可能据有之后却束之高阁,不要学我;但我也会心生慌张,觉得委屈了这许多的书。对书的态度,让我印象深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梁文道,他说看到书店喜欢的书破损了,无人问津,总心生怜惜,定要把这书带回家,这话甚全我心。我也是,虽是完美主义者,但也会想,书面虽损,于内容无害呀!再个就是海莲,真真是第一次听到到她的说法,只买看过的旧书————,不要看虚构,情愿看各种生活琐碎————,让我心生惭愧,我终日沉迷各类虚构小说,在别人的生活中缠绵哀伤。

    算了不说了。也算读书上笔记吧。(宜春海)
  • 17楼 红木莲 2015-02-12

    一、关于书的境界:爱书之情

    海莲的第一封信是很重要的,短短的文字之中透露了很多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她对于“自己”是怎么描述(定义)的?----而我只不过是一名对书本有着“古老”胃口的穷作家罢了。(P1) 紧接着明确说明了自己选书的标准:在我住的地方,总买不到我想读的书,要不是索价奇昂的珍本,就是巴诺书店里头那些被小鬼涂得乱七八糟的邋遢书。(P1----由此可见,海莲要的是1好书;2不贵;3干净。这一直是她的选书标准,也是他为她找书的标准。

    海莲的最后一封信(1969年4月11日)也是很重要,在经历了年的通信、交易和友谊、弗兰克与书店经理的亡故之后,她对自己的内心是怎么描述与确定的?----记得好多年前有个朋友曾经说:人们到了英国,总能瞧见他们想看的。我说,我要去追寻英国文学,他告诉我:“就在那儿!” (P93

    关于“追寻英国文学”这个主旨,也是她一直非常明确的,早在1950410日写给塞西莉的信中写得非常明白:我有一位战时派驻在伦敦的记者朋友,他曾经对我说:游客往往带着先入之见,所以他们总能在英国瞧见他们原先想看的。我告诉他,我到英国是为了探寻英国文学。而他这么告诉我:“去那儿准没错。”(P13

    这段话、这个意思,由海莲本人隔着近20年(1950410日与1969年4月11日),仍清晰地重复表述,可见海莲执着追寻“英国文学”----正统的、经典的英国文学类好书----这个“爱书之情”的根源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过,这也是这些书信集的主旨,从一开始贯穿到最后。

    二、关于书的内容:寄来寄去的礼物是怎么回事?

    海莲最初的寄递是1949年圣诞节,礼物是6磅的火腿,也就是约5斤重的一块肉。这着实是个小礼物,聊表寸心、且又是接受者十分需要的。接着寄递的是复活节的蛋。再后来有了邮购手册寄递礼物更加不用太费心思。她并不富裕也不大手大脚,只是在合适的时机送出了了合适的礼物,这些礼都是“合适而不贵重”。而收货人那一边,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来讲,即便接受一点点小礼物都会文绉绉、不胜感激地书写一番。

    海莲给书店寄礼物,与店员们的热络,尤其是弗兰克的称呼变化,我想,这并不是海莲主动要发展一种热诚真挚情深意长的友谊。以己度人,我是海莲----一个英国文学书迷的话,我会希望弗兰克成为自己的眼睛、手甚至腿,“帮我”、“替我”努力收集各种需要的好书。书价自然会付,但是总要有人给我去找呀,愿意帮我尽力去找书的同时还要把好3个关(前述3标准:好书、不贵且要干净),这一点,弗兰克基本胜任了,除了偶尔几本书有点偏差外,其他的书都非常对海莲的路数。所以在我看来,她寄递礼物、与他的关系从远到近,一切的出发点归根结底是她内心深深的爱书之情,而在现实中能够满足这爱书之情的,相当程度上依赖这家小书店、依赖弗兰克的努力工作。

  • 16楼 红木莲 2015-02-12

    思思,我读书不多,无法做这么大命题的推荐。不过就书论书,这本书里面就有很多有价值的书,可以根据情况来找相应中文版的,或许也是一个办法。

     

    看见济南apec这一句话:“看《归来》看的舒服,《查》是不是台湾译者的缘故,不舒服。”

    读书有个人品味,这个很正常。但我好奇,为什么你说了这话?于是,我从译者入手去八卦下陈建铭这位台湾译者的背景。

    一看,却发现很有意思的内容。他本人就是一位二手书店工作者,曾在台湾诚品书局古书区工作。他经手翻译的多本书,都是和书籍文化有关联系的。比如《嗜书瘾君子》,内容关于对书籍的搜求、阅读与收藏的痴迷,——列举了把爱书人的种种病状。《爱书之藏》,作者爱德华·纽顿是美国最有名的老藏书家之一,也是“书话”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是他搜罗广博、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藏书经。据说,拥有本书,就如同握有一把开启藏书国度的金钥匙用杨照在《藏书之爱》的序言中讲过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爱书的外观形式、爱书的时间痕迹、爱书的流浪过程、爱书的价格波动、爱书的交易纪录,换句话说,他们爱一般人认为不重要的部分。他们几乎都是‘见小不见大’的奇种异类,不是对别人不重视的书籍形式细节着迷沉醉,他们不会成为Book-collector(藏书家)”。还有一本《托尔金的袍子——一個珍本書商的私密告白》,追索几部二十世纪名著的问世过程,包括這些作品当初问世的曲折经历、知名作家的小故事、收藏与转手的因缘巧合,还有精采刺激的商场心机,以及仿佛亲身经历一场拍卖会的令人屏息的喊价过程。还有他主编的《逛书架》之类,也是类似的。可见这是一位很专注沉浸在书的世界的爱书人。我很好奇上述这些书,期待以后有机会去看一看。

    但是,我也注意到是有一些人不习惯陈建铭的翻译风格,他的一些排版风格也很特别。比如,喜欢把注解与内文分开,这和大多数书的排版方式是不同的;还有,像《《爱书之藏》译文中的书名、人名没有按照内地的习惯转换过来,英文不通的读者看起来多少会觉得有点别扭。再是,他的语言风格,比较“文”,不习惯的就感觉拗口。

    对于陈建铭在排版上的安排,我个人感觉可以适应。因为他的注解非常细腻,如果放在文章下面,那可能会破坏本文的整体面貌。名词沿用英文,我这不通英文的,可能会造成阅读上的不方便。不过,我想如果引发了我对这个名词的兴趣,我会不怕麻烦地去弄清楚的。至于语言风格,我个人很适应,特别是有些所谓“别扭“的地方,需要脑子再拐个弯,才能理解其中妙处。现在人接收信息太快,我反应慢,脑子过一过,过会儿才明白,这种节奏我是很适应的。

    济南apec,你看,你一句话,引来我这么一番啰嗦,我是不是唐僧啊?

  • 15楼 红木莲 2015-02-12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大学校园的某个小书店。当时的感觉是什么呢?现在依稀还记得的是,书真是能促成奇妙的缘分哪!还有就是感叹海莲喜欢看的书,我好像几乎都没有涉足过。对于我来说,当时最爱看的书就是为海莲所不屑的小说。


    时隔十多年之后,偶然在小书房的网站看到七弦老师的一篇文章,类似这本书的读后感。于是又把这本书买了回来。再次读,感受是有差异的。应该说多了几份感动。也或者我是个泪点比较低的人,这次重读此书,竟然多次泪眼朦胧。而且就那么薄薄的一本书,居然读了一个礼拜有余。


    感慨之后来答题^_^
    1.时代背景。二十世纪中叶。海莲所在的美国,经济开始蓬勃发展,但是文化相对贫瘠,出版物的内容及品相都难以满足海莲这个爱书之人的需要。而弗兰克所在的英国,历经二战的创伤,还未完全复原,物质条件相对匮乏。但是感觉英国民族历来比较重视阅读吧(没有特别去考证过,也不知这个感觉对不对)。
    2、海莲的性格,现实生活中估计有点难相处,但是文字间给人感觉是敢爱敢恨、热情率真、幽默可爱的,而且从她对店员们的各种物质资助上也看得出她是很善良的。而弗兰克则是比较拘谨内敛的吧。他们两个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哈哈。
  • 14楼 红木莲 2015-02-12

    查令十字街84号 煮石头汤的锅 虫洞

    《查令十字街84号》电影看完时没有太大感触,因为是必读书目又买了本纸质书回来,书比电影给人的感触更深,看完电影时我没什么想说的话,看完书后我有点想说的了。

    今天看完书之后,我脑子里出现的是另一本书《石头汤》,我总觉得这个书店就像石头汤里的那口大锅,弗兰克和其他店员就是那三个和尚,海莲就是那小女孩。和尚们和女孩一起煮了锅汤给自己与村民们一同品尝,弗兰克以店员和海莲一起在查令十字街84号煮了锅汤与看书的各位一起品尝。

    当我觉得自己也在喝这样的石头汤时,又觉得查令十字街84号变成了《星际穿越》里的虫洞,英国20世纪50年代的马克斯与科恩二手书店这个查令十字街84号和QQ群里的七弦――查令十字街84号瞬间穿越,群里的每一个人和海莲,和弗兰克,和书中所有的人,聚集在了同一个时空点上。

    而所有这一切衍生出来的原点就是书啊!

    穿越查令十字街84号,可以发现什么得到什么,每个人的收获都不一样,或许什么也没有。可当我们再回来时,一切都未曾改变,但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 13楼 红木莲 2015-02-12

    星星,闷骚一词我之前想到不敢用呢。 每一个注解背后都隐含着相当重量级的文化元素。握手,感受相同。

    所以海莲如此称呼,我担心我不够格呢。刚才洗衣服的时候还纠结是否要仔细了解英国文学。

    当然历史背景是必须了解的。家里没世界历史方面的书,求推荐。

  • 12楼 红木莲 2015-02-12

    我也是对这本小书爱不释手,第一遍看时连和儿子外出散步时都带着它,尤其在湖边或桥上看时感觉最好,一不小心就掉进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忽然被儿子的呼声唤回,让我看湖里的锦鲤游过来了……  

    一.时代背景

    本书的时代背景主要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当时美虽然呈片经济象,但是文化土壤仍然贫脊,五十年代的美国青年甚至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而五十年代初始,经历过二战洗礼的英国百废待兴,捉襟见肘,物质匮乏,后来经过至关重要的十年才逐渐转变为一个更加繁荣,不再像战前僵硬保守的社会,英国文化的书籍、电影和音乐等方面也慢慢恢复生机,被人称为英国文化的钻石十年

     二.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身处美国的海莲喜爱看书,当她逛遍美国书店都买不到她想看的绝版好书,在看到英国马克斯与科恩二手书店“专营绝版书”的广告后马上和他们联系,并附上书的清单,明确表示如果有这些书,这张书单就是订单,表现了她当机立断,付之行动和速战速决的性格。而从她和书店弗兰克先生的多封往来信件的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看出海莲是一位热情坦率、慷慨真诚、固执己见的人。她说话做事冲动不太审慎,很少注意留有余地。她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要么热情洋溢,要么怒发冲冠。如果她的愿望受阻,也决不悄然收兵。比如她一直在找《通俗拉丁文圣经》和《牛津英语诗选》等书,她会一再写信询问和催促。在英国物质匮乏的困难关头,海莲慷慨邮寄食物给书店的所有员工,充分表现出她的品格和勇气,所以她得到了书店所有人员甚至弗兰克一家的感激和欣赏。

    书店弗兰克先生是一位谨慎行事的英国绅士,他四处奔波收购旧书,找到好书马上推荐给海莲并为她保留,虽然两人从未谋面,但是彼此惺惺相惜,互相尊重。他坦诚地让妻子了解到海莲的存在,和海莲长期保持着断断续续的书信往来直到离开人世。我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和高贵,以及对家庭和朋友的忠诚和负责任。

  • 11楼 红木莲 2015-02-12

    淡化,你买吧,当当910块钱,又薄小,完全没负担。这书看电子版的话,缺失的感受不止一半。
    看到39页,针对cat主持第一问,在这前面部分的背景,可用书里30页的一个词一应俱缺来概括。原先只知道一应俱全,呵呵。在这条件下,有这么一群人为读好书执着认真,并汉芙的雪里送炭,真是弥足珍贵!
    汉芙再三提到不愿去伦敦哪儿哪儿办事或买书,宁可就近84号解决。这当中的时空距离感,相当耐嚼。我父亲一直反对我出远游,动则搬出能书宏篇巨著却喜欢宅居的大家,来驳那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的理由。现在想来,是因为做学问的人,对时间的观念都是只争朝夕,点滴的浪费都肉痛的很。
    我现在在一家嵊州小吃店吃完中饭,读书,笔记。看到几处痕迹,可以看出汉芙在读书时,或间隙里,是烟、酒、咖啡相伴的。这带出一个读书的姿态来。如果把书(文化)膜拜起来,清心净手,仪式化地对待,恐怕还是有隔膜的。平常态,生活化,时时处处,才是爱到骨头里去了吧。
    这家嵊州小店,45个人老年人在开,东西很地道。最近被我挖掘到,就常光顾。但这几年有个不好的趋势,这类很本份很朴实的小店总开不长,我已经经历多次,从发掘到消失,一,两年的周期而已。我在台北,发现人家那儿动不动就是几十年的店,并且保持原汁原貌,并不想着扩大经营,有的是一个推车式的小铺,也标记着老久的历史。保守初心,简单过活,说易?说难?还是难吧?84号都不见了呢!
    说到写信,我们这群邮也是

  • 10楼 红木莲 2015-02-12

    看到星星的发言,我都想买书了。我看的是电子版。我在查资料时,我以为是讲述加书信的方式看到电子版才发现是书信。开始读时没感觉,读到后面女主角用语有了变化,然后他们相互交往越来越多,互相熟悉起来。这时故事有了意思。当年是书信来往,现在大家更多是网上交流,我觉得这两种方式很相似。本书以读书为交往的基础,一切建立在精神层面的。一个人的阅读内容是一个人精神发展的反应,书店的人对这个女主角的部分内在精神是非常了解的,当然也这是基于书店的人自己也了解那些书。据说电影中有爱情内容,但我从书中没读到。书的内容基本就是人们纯精神上的交流。最后他们没见面,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也许这种命运的安排更佳。当然见到了也没什么不好。总之一切随缘好了。


    补记:

    我看了大家的发言,忍不住说几句关于女主人公的内容。书中女主人公的个性很鲜明,我不知道她在生活中是怎样一个人,以我的感觉真要与她在日常生活中相处是比较困难的事。我在想幸好当年他们只有书信来往,交流有限,否则很难说最后是什么结果。我有此想法可能与我自己的个性有关。反正在生活中我和这样的人是无法投缘的。

  • 9楼 红木莲 2015-02-12

    第一次学会在手机上回复邮件,因为急于为了这本叨叨几句。

    哦!这书光读了2篇序文,我就喜欢上了!说实话,以前还没有哪本让我如此认真地阅读序文。并且,联系我正准备的后面一期诗经活动,在序文里就给我以很紧要的提示!

    原以为这么一本小薄书,一下子就能读完;又因为是本群必读书,并以此书名作群名,就有近乡情怯的意思,一直搁在手边不读。今天翻开一看,发现我竟需要化点时间精力对待它了!

    书里有很多细节让我思绪飘开去,包括情节,人物性格等,主要还是书里那些文化细节。一个爱读书的人,不太会放过那些节点跳过去。几乎每个标注,都隐含着相当重量级的文化元素。注解又做得精彩细致,耐读。光是前前后后的翻看,就相当费时。何况很多注解,相关的书籍和文化背景都让我想停下读它,而去查阅资料。罢了,这个工作,我还是克制着留给以后重读时再做吧。

    实际上,我才读了十二页。照这速度,我得抓紧了。好在这本书太适合携带,薄薄的,放在我小书包里一点没负担!恰好符合汉芙小姐对情诗集的要求:小小一本,可以让我轻松塞进口袋,带到……(我可以到西湖边,不比人中央公园差)去读。

    虽然只读了12页,但已经爱上两位主角。除了志趣相同,两人完全是互补的性格。FPD,表面冰块内心闷骚的男神哦,哦哦,书痴女子最爱了!汉芙么,她的可爱是显而易见的,她那些小聒噪,刚好可以让闷骚男宠溺嘛!

    只读几页就冲上来叽叽喳喳,不会被主持人扁吧?不行,我就摒着看完了再喳喳?不过,我记性差,说不定到时初印象就丢了。读书笔记,应当边读边记吧?

    阅读过程中注意到内文的个别关键词用了粗黑体。文字的排版和表达的意义有关,这在绘本里很常见。它是有声音、重量、质地的,一般是为了突出重要性和感情色彩。我看到这些粗体字,仿佛看到汉芙在面前说话,有浓重的个人风采。一颦一嗔一笑,栩栩如生。于是很想见到原版内文,不知是否也是这样?希望谁能上传一页相应的原版内文,对比下。

    14页提到印度纸,既是宣纸,那不是类似我们华宝斋的线装书?好像前日我上传的我父亲的圣经手抄本的味道?不过,我们的应该素雅隽永,他们的更精致贵族气些?在意大利我见过老早手绘的圣经本,真是珍宝!

    看着汉芙,我依稀恍惚窥见本群不少读书女子的影子,这人身有一点儿,那人腔调有相似,嘻嘻,可爱的女书痴。。。们。。。

  • 8楼 红木莲 2015-02-12

    这本书,我个人没看出多少爱情的成份,更多体会的是一家已消失的传统好书店和一位读者之间深厚的情义,以及爱书人之间的知遇之恩。

  • 7楼 红木莲 2015-02-12

    书信是有魔力的,尤其未曾谋面的双方写信更是具有神奇的力量。想到学生时代与笔友通信,展示的都是自己最美的一面,甚至是理想化了的自我。虽然现实生活中可能不是如此完美,但是用书信来表达或接收信息确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变得更美丽。20年的通信,以书为媒,但是我感觉两个人的感情,不是那种世俗的爱情,更是一种珍惜,见不见面都不那么重要。读此书另一个收获就是知道还有那些有意思的好书,值得一看再看,她说书哪怕不是那么好,弃之毫不可惜。这也是一种生活的境界。谢谢亲爱的群,引导我读书。

  • 6楼 红木莲 2015-02-12

    查令十字街的馈赠

    趁自己还没有睡下,我赶忙记下这些文字。读完《查令十字街84号》,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昨天读完书的正文就记下了如下文字:
    一口气读完了查令十字街84号:很深的感触,因为书,人与人会变得不一样,我们欣然于每个爱书的人。
      在开始读的时候,我也记下了一段:
    查令十字街84号:读了开头,感觉这个故事应该很好!这让我想起文教路62号,以及很多年以后,我还会不会记得文教路37号,管它的,至少,现在,我还在这里!
      我欣然于在书店遇到的每一个人,看到他们看书,看到他们买书,会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喜悦。每一天,都有一些人定时来到书店,偶尔聊上两句,听听他们讲讲自己淘到的东西,看他们分享时开心的样子,我一点都不惊奇于书的魔力。一本令人喜爱的书,在你用手触及,用眼睛看到时,都能体会到快乐。
    我喜欢待的书店,为的就是在书店中所能感受的快乐,这种快乐很容易得到。书所及之处,必是快乐之源。
    2012-6-25

发表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所属站点
七弦-查令十字街84号
活动成员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