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分享
活动时间: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下午第二节课 3:20 --- 4:00
活动用书:《田鼠阿佛》
故事梗概:一窝小田鼠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就在小田鼠们忙着为过冬采集食物的时候,阿佛却独自坐在一旁,并且告诉大 家他也在工作,只不过在采集另外一些东西。冬天漫长而寒冷,慢慢地,食物被大家吃光了,这时,阿佛拿出了他“采集”的那些东西:阳光、颜色、和字,其它田鼠们仿佛感受到了阳光,仿佛看到了各种颜色,也被阿佛的诗所感动。
这节课上依次进行了绘本剧表演、故事回顾及讨论、作者及作品简介几个环节(还准备了视频,但忘记播放了)。
先说说绘本剧表演。课堂上孩子们的表演很成功,作为旁白的郭若凡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鼠大哥”胡津源记台词非常厉害,表演时起到了关键作用,“鼠二哥”张乐奇声音清脆有穿透力,思维活跃,表演轻松自然,“鼠小妹”林童西的临场表现也是这几次排练中最好的一次,有自己设计的动作表情,扮演“阿佛”的熊晨伊的台词最长,我开始还担心她会卡壳,没想到非常顺利,越来越觉得小熊的哪一点气质跟阿佛有点相像,呵呵。在这之前,我们分别在小区、学校和公园进行了三次排练,能有这样的表现,非常欣慰,相信孩子们也不同的收获。
以下是几次排练中的照片:
表演完后,和孩子们看着故事PPT,一起以一连串的问题回顾了故事情节,比如“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故事的主角是谁?”“小田鼠们在干什么?”“阿佛在干什么?”等等。这个故事情节很简单,结合之前的表演以及PPT,孩子们很快就熟悉了故事情节。之后,我们一起讨论了“阿佛是一只怎样的田鼠?”孩子们的发言相当踊跃,“奇怪的”“懒惰的”“诗人田鼠”各种各样的答案。然后,大家对比以下,其他田鼠对待阿佛的态度在故事最后和一开始时有什么不同啊?同学们纷发言提到了一开始的“责备”“讨厌”到后来的“欣赏”“喜欢”,“是什么让其它田鼠对阿佛的态度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呵呵,这个问题没有深入下去。按照我自己的PPT内容,孩子们说出了一些关键词,其他田鼠收集的“玉米坚果和稻草”可以说是“物质食粮”,阿佛收集的“阳光颜色和字”可以理解成是“精神食粮”的象征。什么是“精神食粮”呢?好像有点高深哦!有位同学总结的好,“物质食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食粮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和孩子们的交流总是会有惊喜发生啊!我相信,孩子们一定是懵懵懂懂的,但只要在他们脑海中存在一只与众不同的田鼠阿佛的形象,就足够了!
我们一起认识了作者,美国作家李欧李奥尼,展示出作者照片时,就有孩子说“好老啊”,是的,这是老年时期的李欧李奥尼,实际上,他是在49岁才开始创作的。这个表述“1910--1999”是什么意思?很多孩子都知道,表示他生于1910年,1999年去世,有的孩子很快就算出来,“哇!他活了89岁。”他的代表作有哪些呢?大家一起念了出来:《一寸虫》 《小黑鱼》,《田鼠阿佛》,《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这些都是获得美国凯迪克大奖的作品。
作为此次活动的延伸,我拿出了从图书馆借来的另外五本李欧李奥尼的作品:《鱼就是鱼》,《字母树》,《蒂莉和高墙》,《这是我的》,《世界上最大的房子》。请了五个孩子上来,分别展示一本书,让孩子们仅从故事名称和封面来看,觉得自己对哪本书最感兴趣,结果当然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每本书都有被好多次提到。在刘老师的妥善安排下,孩子们可以在一周时间内有序地借阅和阅读这几本书。
此次活动圆满成功,我个人很有成就感,也很欣慰。也希望孩子和家长们从中受益。
活动时间:2013年2月27日
活动主题:旅行的日子
到班级开展一次读书会的想法在这个学期终于付诸实施了。
我想到了两个主题,一个是“蛇年的礼物”,结合刚刚过去的春节,讲讲蛇年的故事,另一个是“旅行的日子”,结合假期孩子们的旅行经历,让孩子们分享旅行感受,想来想去,最终选择了第二个主题。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游戏,然后讲故事《100只蜗牛去旅行》,最后展示孩子们旅行照片。
2013年2月27日,星期三下午,本学期第一次阅读课。读书会三点二十分开始,比我预想的推迟了二十分钟(自己没有确认好上课时间),所以我决定取消第一个游戏环节(不止是时间紧张,游戏的目的是想让孩子们放松心情,活跃气氛,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根本不需要,孩子们太活跃了)。又有好长一段时间没讲故事了,而且是第一次在学校班级里讲故事,我非常紧张,把那段上午才想好的开场词又念了好几遍。
来到教室,准备PPT翻页笔,若凡见到我,惊讶地问:“你来干什么?”,我事前没告诉他。几个孩子也好奇地跑过来跟我说话,问我是谁,跟我介绍自己的名字,我也随和地跟他们对答,我竟然也渐渐不紧张了。现在我意识到了,正是和孩子们这简单的交流,帮助我消除了紧张情绪。终于要开始了,刘老师维持好了纪律,跟孩子们说:“今天由郭若凡妈妈个家上这节有意思的阅读课”,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齐刷刷地朝我这边看过来。我觉得很奇怪,或许这是我的特点,当讲台上只剩下我的时候,我反而一点也不紧张,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流利地自我介绍,我感觉得到,孩子们被我吸引,他们看着我,或积极举手或异口同声地回答问题。对了!这样的气氛就对了!我的内心对后面的环节也充满信心!
利用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故事主角,并放上几张蜗牛图片,第一张图片出来的时候,孩子们齐声“哇”的叫了起来,我当时还纳闷,就一张图片,就能让孩子们兴奋成这样,但事实就是这样,孩子们兴奋异常。一开始,我给孩子们讲了“封面”“蝴蝶页”“扉页”这几个词,有一个孩子知道“扉页”这个名称,我表扬了他,可想而知他和家长的亲子阅读是做的不错的;另一个孩子准确地给大家解释了扉页上“著”和“绘”的意思。《100只蜗牛去旅行》的故事情节,其实是比价简单的,讲述过程中,我重点让孩子们看图画,找图画中的细节,再根据图画想像动物们的对话。孩子们非常活跃,都在仔细地看图,都高高地举起手想回答问题,他们不断地指出自己所看到的细节。在99只蜗牛上车的那一页,孩子们一下子注意到车厢的拥挤,很多孩子认为在车顶上的那一只就是剩下的那一只;还有个孩子说,那个蜗牛就是从车顶的那个出口爬上去的,是太挤了被别的蜗牛从那里挤出去了,这是多么合伙逻辑的解释啊,我以前都没有想到过,哈哈!把坐在后面的班主任都逗笑了。关于最后一只蜗牛为什么不上车,孩子们有很多说法,有几个孩子敏锐地觉察到了并且准确地说“它是想慢慢地欣赏美景”。三辆巴士开动了,留下那只蜗牛和一些小昆虫,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想像着那些小昆虫和小蜗牛的对话。蟋蟀友好地跟小蜗牛打招呼“hi!”,小蚂蚁问蜗牛:“你怎么不上车啊?它们都走了,赶快追啊!”我们的互动很流畅,我也觉得和孩子们的对话特别过瘾。
刘老师提醒我时间快到了,故事结束后马上展示了事前由家长提供的孩子们的旅游照片。孩子们那个兴奋啊,每出来一张照片,他们便大声地喊出同学的名字,场面一时有些控制不住,刘老师也帮忙维持秩序。每个孩子都简单说了一两句,这是在哪里的照片,照片上自己在干什么。本想给孩子们更多时间表达,可是时间不多了,孩子们也太兴奋,不能安静下来听别人讲。最后,在刚刚四点钟的时候展示完最后一张照片,这节阅读课也结束了。
结束的瞬间,我竟然有“梦想成真”的感觉。当一名老师,曾是儿时的梦想,可是,说现实的无奈也好,生活的种种阴差阳错也好,总之,离那个纯洁的梦想越来越远了,而今天,我真真切切地站在了教室里,站在了讲台上,站在了一群学生面前!那一刻,内心的畅快与释然,是最美妙的感觉!感谢我的家人!感谢小书房!感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