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分享
如果满分是10分,我给七弦的方案打12分。
尤其是这一段话“读书会方向:三个方向交织而行,一是阅读的艺术性熏陶,二是阅读的文学性领悟、三是思想价值观的传递和思考。”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整个策划方案完美地传达了这三个方向。我觉得七弦的无字书读书会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无论是方式和内容都体现出立体丰富的层次。我们都盯着一本书做,就像做了一盘菜,而七弦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可谓读“大书”,这有赖于策划人丰富的阅读储备和不拘一格的灵活思路。灵活性体现在:
1)系列动态读书会,加上静态呈现的方式能够让读书会不会变成孤零零的一场。线上和线下结合,以及连续性的不断递深能够加深印象和体会。
2)面向家长和亲子的比例是三比一,这样的比例我觉得很有参考价值。家长读书会是厦门站一直在坚持做的精品项目,七弦的四个系列读书会有三个是直接面向家长的,这不仅能提升家长的阅读水平,进而也影响亲子阅读的质量,也能加深站点成员的彼此了解和增强凝聚力。
3)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都化为信手拈来的食材或者调料进行烹饪,除了实践指导性书籍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及《打造儿童阅读环境》里面的阅读方法以外,还围绕无字书主题进行创造性的添加,比如要把《父亲与女儿》改为无字书,可谓在策划上做足功夫,而不是仅盯着一本书的内容,这样会让大家透过无字书这样的媒介对阅读中的深意进行全方位的体会。
所以感觉到七弦无论做什么主题,都是在做阅读,而且是生活化立体化的阅读,而不是单纯做某本书。
2、整个方案体现出很好的节奏。一环扣一环,丝丝入扣,精彩生动,很好地处理了铺垫,如从普通图画书到特殊图画书入手,又注意首尾呼应,面向不同群体设计相应的起承转合,这样的设计让人觉得很自然和完整。
3、更有体会的是,我觉得七弦做事的认真态度以及她本人的阅读修养,比如沉潜在阅读中的自在喜悦和丰厚的深度很能影响人感染人,所谓读书会中不仅书影响人,人也影响人.
虽然只是简要的提纲,也已有高屋建瓴之状貌。
该活动方案优点有以下:
1.线上线下活动结合,既有针对成人,亦有面向小读者的活动,根据不同的读者群体调整活动方式。混龄方式一方面吸收较年长小读者智慧,另一方面也对较年幼读者的新鲜视角开放。
2.运用多本而非单本无字书,既有较为低龄的《小鸡和狐狸》等大拇指图画书系列,又有适合较高年龄小读者的《父亲与女儿》《流浪歌之歌》,既有趣味性较高的,又有富含哲思与情感的。同时,引入与书相关的电影也是一个亮点,由静而动,体会"图画书的默片”。
3.读书会的构思不仅仅停留在对书本自身的阅读上,并且兼顾了书本的文学艺术价值,以及更深层次的思想观念的传达。
4.活动方案清晰有序,并在前三次活动基础上有小结、对比与综合延伸,系列读书会层次丰富。
活动缺点:
策划人身体尚需时间康复,精力未必能济,建议将系列读书会的构思方案知悉能够主动承担职责的义工,由大家共同分担。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