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 [好书重读] 读书研讨会 《如何阅读一本书》

[好书重读] 读书研讨会 《如何阅读一本书》
活动日期: 2014-1-20 - 2014-3-09
活动类型: 线上
登录后可加入活动

这本书,曾在2011年至2012年初做过三次读书会,见旧记录:http://www.dreamkidland.cn/play-subject.aspx?sid=68&aid=606

2014年在网站上重启父母读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前言延用2011年底的原文。
2011年,我们小书房厦门站的父母读书会将有所变化。
大家从标题上也可看出,多了“研讨”二字,也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父母读书会,除了一起读书,一起分享感受,将会有所侧重“研”--探索、研究、讨论多层次、深度的阅读。

亲子阅读很重要,伴随孩子慢慢长大,孩子的独立阅读也重要,父母的阅读同样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阅读,谁不会呢,只要识字了,就会阅读。这恰恰是一个误区,会识字,并不代表会阅读,会阅读也并不代表一定具备阅读能力。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仅仅只是达到获取资讯的目的,而非达到更高层阅读艺术目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理解力的提高。

如果有心提升自己,也为更好引领孩子的父母,那么翻开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吧,它会让你重新认识什么是阅读,真正的阅读。

作者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详细谈到了四种不同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读书研讨会要求:
1、请大家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参加者每人每次提交笔记时,请至少带3个问题来讨论。
2、每个人需发阅读笔记至此活动论坛,大家交流学习,整体书的阅读进度自行控制。
让我们相聚在小书房,一起阅读,一起研讨,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此次读书会活动由阳光橙子、蜜甜月儿主要负责,人土土协助。
适合人群:成人。

参与方式:线上和线下结合。点击”加入活动”即表示报名参加。具体如下:
线上:参加者发阅读笔记至此活动论坛,发笔记三种方式自由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每周一篇、每二周一篇、随时发,或三种混搭方式均可。
线下:由负责人视参加者情形,择时组织线下讨论会,并将实录发于此活动论坛。

参与时间:2014.1.20--3.9

一个月无提交阅读笔记或无参与讨论交流者,视为自动放弃。

活动图书
14评论
  • 15楼 蜜甜月儿 2014-05-29

    进度: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心里一直惦记着在合适的时间继续读《如何阅读一本书》。5.1外出的时候,这本书装进了我的行李,这个月它一直伴着我。

    每 每,每次捧起它,翻开它,都会有一种敬意、仰视及渺小之感,看着作者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详细介绍如何阅读一本书,你会被作者专业的阅读方法所折服,而世 界上值得阅读的书太多太多,我们所读只不过沧海一粟而已。所以,每次翻开它,我的心马上静下来,没有了尘世的骄躁之气,它告诉我:人是要谦虚、学习、超越 自己的。

    我读的很细很慢,进度: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一.比喻。

    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为了让读者进一步明白其论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比喻得非常恰当,以增进读者的理解。看得出,作者还是颇费一番苦心的。我整理出的比喻如下:

    1.   在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论述主动阅读时,谈到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时(9)

    作者(写作)——棒球赛中的投手;

    读者(阅读)——棒球赛中的捕手。

    这一比喻多么恰当,读者就是要尽力捕到作者的意图与思想。“捕手的艺术就在能 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快速球、曲线球、变化球、慢速球等等。同样地,阅读的艺术也在尽可能掌握住每一种讯息的技巧”。

    2.   在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论述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时(第33页):

    快速浏览的阅读——打谷。

    “能帮助你从糙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谷核”。

    3.   在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论述由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时(第54页):

    阅读——滑雪

    我最欣赏的就是这段比喻,实在是太恰当了。“当然,滑雪的重点在不该将所有的动作分开来想,而是要连贯在一起,平滑而稳定地转动。你只顾着往山下看,不管你会碰撞到什么,也不要理会其他同伴,享受冰凉的风吹在脸颊上,往山下滑行时身体流动的快感。换句话说,你一定 学会忘掉那些分开的步骤,才能表现出整体的动作,而每一单一的步骤都还要确实表现得很好。但是,为了 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只有这样,你才能将所有的动作连结起来,变成一个优秀的滑雪高手。”

    我享受过滑雪的乐趣,也体验过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纠结,但最终还是学会了。相信阅读也如此,相信反复练习,有决心,会达成自己目标的。

  • 14楼 阳光橙子 2014-03-27

    120日开始《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研讨会,到今天,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篇总结帖本该在3月的第二个星期就写出来,但因为我个人工作任务繁重及解决一件拖延已久的私事等原因,直拖到现在。而在这拖延的两个多星期里,我们的共读活动,也真的随着39日,而截止了。

    本次读书研讨会,报名参加人数为30人,有提交读书笔记的共7人,为阳光橙子、奥奥、风清、鲁家宝、言妈妈、蜜甜月儿、王馨妈妈。其中阳光橙子提交3次笔记,其他人各提交1次。红木莲有参加《2.2-2.15阅读研讨贴》的讨论。根据读书研讨会“线上:参加者发阅读笔记至此活动论坛,发笔记三种方式自由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每周一篇、每二周一篇、随时发,或三种混搭方式均可。”的要求,我们都没有完全按照要求来做。今天,我还想再问一句的是:你读完这本书了吗?

    平心而论,我这个主持人做得不到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拟出有意义的话题组织讨论,无法激发大家深入研究探讨。这固然与我目前的阅读与组织能力有关,但也反映了我主动组织活动意识的欠缺。做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水平,方才自己无愧。

    这次读书研讨会存在的问题有:1.大家没有按照要求及时提交阅读笔记,同时提交笔记的数量不足;2.主持人(阳光橙子)没有适时组织线上或线下讨论活动,导致读书研讨会效果不佳;3.大家的阅读研讨的互动程度不够,缺少充分交流;4.你真的重视这次读书研讨会了吗?

    我希望,我们的读书活动,没有随着39日的过去而结束。不管你读完还是没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在这里发帖讨论,以激情点燃激情,用思想碰撞思想,得到更大的收获。

    大家想到什么,可随时@我,或者任何一个你想与之交流的TA

     

     

    2014327

  • 13楼 阳光橙子 2014-03-09

    2月底,我囫囵吞枣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自大学毕业后,再没有如此认真地去读一本实用性的书,特别的是,这本书在教我如何做一件我从7岁就开始做的事情。而通读完之后,我知道,近三十年,我真的不知道如何真正阅读一本书——为提升自己的理解力而读。

    作者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每个层次是递进的,但高层次的阅读包含了低层次的特性。当然,作者一直强调的,这里的阅读,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能力。相当一部分读者,就在第一层次——基础阅读上停滞不前。或者说,阻碍我们阅读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点,就在于我们无法突破基础阅读的层次。为什么这样说?就从我自己读完“检视阅读”给自己带来的震撼而言——我竟然不知道,略读与粗读,竟然是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是比读完一本书知道它在说些什么还要高的层次!而我一直以为,如果略读一本书,怎么可能知道这本书在说些什么?漏掉了重要的细节怎么办?我方才明白,我的读书焦虑症原因之一就在于——想认真读完所有想读的书,一页一页看过去,费一番精力,花一些时间,方才对得起那些“好书”。焦虑时,我也告诉自己,好书成千上万甚而上百万、上千万,哪能都读?但这种“安慰”效果有限。遇到“好书”,忍不住就买回家,但又看不完,又舍不得不买,如此循环。我其实不明白,不是每本“好书”都需要用同样的精力、花同样甚至更多的时间,我更不懂得,用检视阅读的方式来帮我筛选书。

    分析阅读是全书的重点,作者用四个基本问题来贯穿整个第二篇的内容:1.这本书说了什么?2.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写的?3.这是真实的吗?4.这有意义吗?而分析阅读三阶段15个规则,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对一本书做分析阅读,有哪些步骤,有什么注意事项。阅读第二篇时,我恍然回到了当年上专业课的时光。不同的是,十年前,老师在上面讲,我在下面记,记了一堆现在死活回忆不起来的东西;十年后,我自己捧着书读,读了一路悔不当初与相见恨晚。同样是讲授知识性的东西,本书的作者却能如此系统全面、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实是明师。

    第三篇主要谈“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并用“如何阅读社会科学”作为第三篇的结尾,同时也是第四篇“阅读的最终目标”——主题阅读的引言。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想像文学、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书乃至社会科学?作者提醒你,在运用分析阅读的规则时,就需要有一些弹性、做一些调整。不同种类的书,需要采用不同的技巧。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是写给门外汉读的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专业、高深。作者鼓励(引诱)我:“如果任何人愿意费点力气来读数学,要领略数学之美永远不嫌晚。”原来,牛顿的《光学》,也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天可怜见,我被数学和物理,自信心摧残得有多厉害!)

    阅读的最终层次是主题阅读,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感兴趣的主题,做深入、研究性的阅读,这时,针对的不是一本书的阅读,而是,N本书。我得承认,我似乎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嗯,完全没有。而这一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待我用分析阅读的方式读完一本书或几本书后,再试着去做,按照我自己的节奏。

    让我自己总结一下这本书里的关键句:1.为提升理解力而阅读;2.主动,做个对自己有要求的读者;3.练习,有意识地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技巧。

    读完整本书,我没弄明白的一点依然是:如何提问题?(我指的,不是作者已提炼出的基本问题,我是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提出自己的问题。)有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我想,还是因为自己还是没读懂读透这本书。接下来,我会在自我训练中,且读且寻,争取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练习书目一:勒庞《乌合之众》。有谁共读?

     

     

    20143923:33

  • 12楼 风清 2014-03-07

    话说我家这本书还是先生去年就买回来放在沙发旁边的书架上,他是听人盛赞之下买的,也推荐过让我看,可是我们两人都顾不上去看这本书,一来总在读别的更想看的书,二来也许心里太满,想着爱阅读的人自会有自己的阅读方法,而不爱看书的人能看得进这样的书吗?

     

    直到我看到小书房厦门站阳光橙子发起的这个《好书重读》读书研讨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这本书七弦前辈曾在2011年至2012年组织过三次读书会,如果一本书值得让人如此反复探讨研究,那它肯定值得一读了,于是我好奇地开始阅读这本书。

     

    本书在第一篇先简明扼要地说明了阅读的层次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层层累积递进,读者在不同的阶段,或者对于不同类型的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 第二篇作者大篇幅强调如何进行分析阅读,这一篇毋庸置疑是重点内容,而且分析阅读也是我还没有真正掌握的阅读方法,值得日后慢慢来细读学习。第三篇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如何阅读想象文学,如何阅读历史书,科普书,哲学书和社会科学,作者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我通过检视阅读慢慢对这本书产生了认真读下去的兴趣。

    在检视阅读的过程中,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最后一章:阅读与心智的成长,非常认同作者总结的观点: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地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本书反复强调:一个好的读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我自问自己虽然是有自我要求的人,但是还不能算得上好的读者,因为我对自己要求一向不是很高,有些盲目乐观,过于自信。这也是我通过阅读和在实际生活体验中慢慢领悟到的,很欣慰能及时觉察到这些,希望我能谦虚地向各位学习,慢慢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作者在书的最后还推荐了很多经典书籍,同时也声明我们需要找到对自己有特殊价值的书来读。这是非常客观的说法,不强加自己的意愿于对方,而是建议读者按照自身需求来寻找适合自己的书。比如说我这阵子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要如何度过才更有意义,今天清晨起来正好看到微信推荐一本书,是美国女作家琼。安德森写的《好女人,翘家去》,内容是关于作者自身是如何实现心灵自由找到真正的自我,重新发现自己,让自我梦想再现生机,这正好是我正在寻找的书,如柏拉图所言“未经检视的生命就是被浪费的生命”,也许这将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本书前面的五章和最后一章我已经认真读完,因为已经接近活动截止日期了,本文仅是我检视阅读后有感而发,后面的内容

  • 11楼 奥奥 2014-03-06

    面对难读的一本书似乎是常出现的情况。要不要继续读下去呢?我经常会因此纠结,如果知道这是一本难得的经典好书,这种矛盾心理尤其严重。今天,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摘抄如下:P34“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得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以往的半途而废经常就是因为中途停下来查生字、看注解、翻资料,而这个时候其实还没有到需要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所以我们等于是在不合适的时间做了不合适的事情,导致了后面的阅读索然无味,丧失莫大的快乐。书中也举了一个读莎士比亚戏剧的例子,与我之前读一些较为难懂的书的情况相仿。

        那么,从现在开始,如果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就真该先进行粗浅的阅读,“不求甚解”,如此才能更快地进入到更深的阅读层次。
  • 10楼 鲁家宝 2014-02-24

       记得2012年刚接触到小书房网站时,看到论坛中厦门站曾经组织过的读书会活动之一就是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于是自已就去中山少图把它借了回来,按从头开始向后慢慢看的方式进行阅读,在看到分析阅读的地方就没能坚持读下去了。现在想来可能是那时并没有主动阅读的意愿。只是看到有人推荐就借来看看的心态。

      今年当再次看到厦门小站组织的好书重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没有犹豫就报了名,原因有二,第一:想来大家一起读互相之间有个督促和交流;第二:与书友们的交流也买回了一些书,正如七弦所说:“书是不是属于自己,在于我们是否阅读并理解了它”,我经常把书买回来了而没有去阅读它,带着这份自责,我就想如何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帮到我。

        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书,首先通过目录看到有关阅读速度的一章,眼睛一亮赶快翻阅,作者提到美国也曾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许多速读的培训,后来发现这样做的结果并没有提高阅读者的阅读能力,建议阅读的速度应视所阅读的内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

    接着翻阅了第一章的内容,作者就明确指出阅读书的主动意愿非常重要,这本书就是要帮助非辅助性主动阅读的读者,对想要提高自己阅读能力的主动阅读人而写的,逐在第一章与作者达成了共识。

      后面的章节待述……

     

  • 9楼 言妈妈 2014-02-20

    第五章提出要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并且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第一:主动阅读的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主动阅读的核心: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关于一本书,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      真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在我自己读书的过程中,真的是很少思考这些问题的,所以我看完一本书之后只是一种冥冥的、懵懂的认识,让我说个所以然就不行了。原来我是没有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更别提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了。

    第二,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这部分主要是说怎样在书上做笔记而使我们达到一个有效的阅读境界。

    (1)      画底线

    (2)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

    (3)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

    (4)      在空白处编号

    (5)      

  • 8楼 蜜甜月儿 2014-02-20

    进度: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译者郝明义《译序》中提到了他读完此书后的感觉:羞耻与何其有幸。我深有同感。书中提到“真正的阅读”:提升自己,对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破茧而出;“如果增进理解力是你的目标,我们的主题就是阅读好书的艺术”。以此两个为检验标准,40年来我真正阅读的好书只是屈指可数的几本而已,真是羞愧与脸红;而我又是幸运的,读到了这本好书,另外,在厦门小书房和七弦老师的影响推荐下,也读了几本好书,从这个角度说,我又是幸运的。

     看到这本书提到主动阅读的第一个条件:主动,不禁想起阳光橙子说过的“无论如何,提升是自己的事”(大意如此),也获得了七弦老师的认同。主动是一种内心强烈的提升自己的愿望,愿意主动提升自己。想起最近我们厦门小书房为规范所做的一切,义工的无偿付出、还有义工的培训,包括此次活动,唯有“主动”两字为其根本。同样,无论学习还是其它,皆离不开“主动”,包括我们孩子培养的方向,也是要让他们养成主动性。可见主动的重要性。

     作者提到了“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对于第一种“为获得资讯而读”,我深有感触。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浮躁,大量的资讯充斥于你的眼睛你的耳朵,它们无处不在:路旁、公交车、飞机上的广告;报纸、电视上大量的新闻等等,这些都是垃圾。想起《瓦尔登湖》作者曾说过:那些世界上发生的新闻又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大意如此,原文忘记了)。记得以前飞机上我都要看座椅后面的杂志,还有以前常翻阅的《读者》,自从来到厦门小书房读了几本好书后,我现在都不会去看了(不是说它们不好)。在我看来,这是我的一个进步与提升。

     优秀:无论此书,还是《瓦尔登湖》,作者内心都有一种超然于普通大众的心态,不同于普通大众,他们的骨子里有一种共同的品质:优秀。那我们阅读此书也就是靠近优秀:阅读的优秀,扩大到思想、行为品质的优秀,从而带动影响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

     真心感谢七弦老师和厦门小书房以及共读的义工们,从《少年小树之歌》、《瓦尔登湖》、《为什么读经典》,到正读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都带给我内心强大的思想影响,从而影响我的生活。再次感谢七弦老师推荐的这本好书。

     

     

    下面是读此书过程中我的困惑,还有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暂时解惑理解如下(才刚刚开始读,随着以后章节的铺开,相信我的理解也会更深入或转变),愿贴出来与大家交流。

    1.      主动阅读, 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一个人还必须运用他的感觉与想像力. 一个人还必须观察,记忆在看不到的地方运用想像力.

    2.      简单的说,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像的空间,再者当然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反思能力.

    ***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有关理解力,作者写到所谓吸收资讯,

  • 6楼 阳光橙子 2014-02-17

     

    第三个时间段的阅读研讨内容,如果是零散的感悟,请统一发布于此。

    超过500字的阅读笔记,请另行开贴(点“发言”即可重新开贴),并注明时间。

  • 5楼 阳光橙子 2014-02-07

    整个春节假期,身心都在假期模式中,无法静心读书。今天,趁着刚刚上班,工作任务还未繁重,继续读书。

    一个上午,读了第八章《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整章都在谈词义,如何找出关键字,找出与作者要表达的同一个词义,与作者无障碍地沟通,增进互相理解。读到P102“你练习得越多,越会感激那些错综复杂的问题。”作者列举了一堆问题,说明,当你真正想要弄清楚一些字的含义时,你会主动地提出很多问题,主动地想去了解更多,从这里开始,我们逐渐摆脱被动阅读,想要向阅读更深、更远的层次走去。

    我突然想到自己对待电影的态度。一开始,我认为电影就是让人消遣的,懂就懂了,不懂就一笑而过,不必勉强自己去看自己不喜欢的电影,或者那些需要去思考的电影。但因缘际会,我明白了看电影也可以提升自己。电影当然可以仅供消遣,就像我们为娱乐而阅读,或者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但如果你主动投入,试图深入其中去了解自己以前不了解的事情、感情、思想,不断地在脑子里打问号,又不断地去解决这些问号,关注电影里的细节和逻辑……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不一样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提升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同样坐在电影院里看同一场电影,但收获,因人而异。

    关于第八章,我也有问题:

    P88第一段,“第一个规则,我们简称为‘找出共通的词义’。”P90第三段,“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到底是第几个规则?我以为,后一个规则其实是对前一个规则的再明确。“第一个规则”指的是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第一个规则,而“规则五”指的是整个分析阅读的第五个规则,但他们其实是同一个规则。大家以为如何?

     

    阅读的过程,有一种获得知识的快乐。但也有自己是否能做到的疑虑。不断反思,已是收获。如是自慰。

  • 4楼 阳光橙子 2014-02-07

    22—215日期间的阅读讨论,大家可以在此帖发帖、跟帖讨论。

     

    用发时间主题帖的方式,把大家零散的阅读讨论集中、整合,是我主持这次阅读研讨读书会的一个尝试,目的是方便大家查阅。

     

    当然,超过500字的阅读笔记,可自行开贴,但请注明时间。

     

    如果您觉得不方便,可以随时说出您的建议。

  • 3楼 阳光橙子 2014-01-28

    刚刚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一篇。一路读来,收获甚多。对阅读的误解、自己阅读上的疑问与困难,部分地得到了澄清与解答。

    在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里,引起我感触的是“我们为了‘理解’(understand)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know)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我在这句话旁的备注是:“需要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占有‘现象’。所以,不是所有跟主题相关的书都要买回家,这会引起巨大的焦虑。”我想到,我曾经(现在有时还是控制不了焦虑)急切地去占有的那些书,真的都是必须的?正像书中所说,当我买下了那本书,这只是阅读的前奏,我只是拥有了它的财产权,如果没有使这本书成为我的一部分,那么,我就不算真正得到它。

    当我读到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里关于检视阅读的第二种方法“粗浅的阅读”时,我突然明白自己读书焦虑的原因所在:我把自己买回来的每一本书,都当成需要做分析阅读的书,也就是说,我暗示自己,这些都是好书,所以必须搞懂这些书,必须认真读这些书。这样的暗示,给了我及其沉重的心理负担。我不懂得去取舍,哪怕确实是好书。

    “粗浅的阅读”更正了我一个阅读误区:一本书,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立即弄懂。而作者给我们的规则是: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而从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里,我得到了些许安慰。“人们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打瞌睡,并不是他们不想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努力。你挂念着想读的好书太多了。(如果不是挂念着,也算不上是你觉得的好书。)而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触到它们,把自己提升到同样的层次,否则你所挂念的这些好书只会使你厌倦而已。并不是起身的本身在让你疲倦,而是因为你欠缺有效运用自我提升的技巧,在挫败中产生了沮丧,因而才感到厌倦。要保持主动的阅读,你不只是要有意愿这么做而已,还要有技巧——能战胜最初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部分,进而自我提升的艺术。”这一段很好地解释了我买了很多书,也有意愿想要读书,但却读得少的原因。不是我不努力,也不是我不愿意读,而是没有自我提升的方法。这一段文字告诉我“好书焦虑症”的原因及如何解决问题。

    另外,从第一章到第五章,作者一直在强调两个字:主动。阅读中,你越主动,收获越多。你对自己提出越多的自我要求,收获越大。

    参考阅读基本规则的四个问题及检视阅读该提出的问题,我提出这一篇的3个问题:

    1.这一篇的主题是什么?

    2.作者围绕主题的主要想法、论点是什么?

    3.这一篇的安排是否合理?

     

    这些问题,既是与大家探讨,但更是需要我自己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

  • 2楼 阳光橙子 2014-01-27

    读书研讨会《如何阅读一本书》,线上参加要求发阅读笔记,分三种:每周一篇、每二周一篇、随时发,或者三种混搭。

     

    为方便大家集中交流探讨,现开一个阅读研讨贴,将两周时间之内的发言集中在主题帖里。即在主题帖标注时间内的要发的阅读笔记,都发在这里。

     

    因跟帖限字500字(实际300字左右即可,否则上传会有点问题),如果您的阅读笔记超过500字,又不想因字数限制而被打断,可以单独开发言贴讨论交流。

     

    连续一个月无提交阅读笔记或者无参与讨论交流者,视为自动放弃参加本次读书研讨会哦!

     

     

    2014127

发表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所属站点
小而美-厦门小书房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