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分享
看了从第4期到第6期的小桔灯读书会设计方案,有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三次活动没有系统性,不成系列。
2、这三套设计方案还是称作活动流程比较合适。第四期和第五期,在最关键的围绕核心主题如何展开方面没有交代,失去阅读核心那么其他流程内容就变成了流水账了。围绕主题书目,如何读,怎么聊,聊什么,这些应当是阅读活动的重点。这个不交代明白,那其他说再多也是枉然。
3、有个疑问,成人组和儿童组是并行开展的吗?如果是前后关系,那么在儿童组结束成人组展开时,孩子们准备怎么安排?如果时间安排是平行的,那么这个文稿里没有体现。同时,建议是否成人话题可以结合儿童组的阅读题材,侧重成人角度去深入探讨,这样可以有助于深化该主题延伸的家庭阅读活动。当然撇开儿童主题,另辟蹊径也未尝不可。那么成人组的阅读活动,最好也讲求一个系列感。找准1个共同的兴趣点,层层深入,比每次泛泛而谈要更能吸引人和有力度。
4、每次读诗不是不可以,但也要师出有名,不能仅仅流于形式。比如第四期的主题是“亲近经典”,的确诗文结合的经典大大有之,但是这个诗和《西游记》,可以有什么关联?没有看出来。而和安徒生、恐龙的关系更是完全不搭界,放在那里,完全是走一个形式感。好吧,退一步说,每次有个仪式化的阅读形式也未尝不可,那么这个读诗部分的设计,是否应当独立抽离出主题阅读活动部分,作为每次活动的引子或热身,那请问每次选择的诗,是什么样的?我也很好奇,有没有作系列考虑?有没有一个主体思想支撑的理念在里面,只怕还是信手拈来?
5、同时,这个普遍认定的经典——《西游记》是否是儿童文学的经典?还是值得商榷,在这里只看见推荐和朗读,至于剖析解读似乎没有。那是不是成为直接简单的拿来主义?这样给儿童负责吗?
6、阅读分享环节里面,每次要求“每一个小朋友将自己带的图书向大家展示,介绍一下该书的梗概,然后大家一起分享阅读。”这个在节奏上是否恰当?就时间上讲,如果做到每人,肯定是走个过场。如果面面俱到,那时间就花费很长了,实际上是不太现实的。
7、最后1点,年龄没有具体设定,这个其实关系到很具体的引导,小学低段、中段、高段以及以上是完全不同的引导和解读方式。不能大概化。
这期的题目是系列读书会,但是几个活动之间却没有任何关联,这算不上是系列读书会哦。
另外,你这个活动的年龄段大致是如何的?为什么每期都要让孩子先来背一首古诗呢?这和读书会的关系是什么?感觉就好像每次来参加读书会得先交个作业,来个下马威一样……
讨论的问题设计还行,但是每个人带本书来读几段就感觉有点太零碎了,让每个家庭选一个和恐龙相关的主题,然后做一个10分钟的主题报告不是更好?之后的讨论就可以根据这些主题来确定,看大家对哪些主题最感兴趣。
还有,游戏活动是什么?跟主题相关吗?为什么没有写出来?还是说到家长讨论的环节时,本次读书会事实上就等于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