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豆包的那些事儿
(原文来自七弦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littletree_lydia,欢迎关注!)
又到一年一季开学时,可爱的宝贝们又长大了,要进入新的生活。成长,也意味着有更多酸甜苦辣的体验,孩子们也迈入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无论你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新生活都即将在眼前展开。
以下问题,是十几年来,无数网友在网上或网下问过我的。且听七弦慢慢和您道来小豆包们幼升小的那些事儿,那些让父母揪心的事儿,那些让父母辗转纠结的心事儿.....
一、幼小衔接,请父母们更关注自身!
是不是之前听了太多关于幼小衔接,针对孩子各种各样这个那个的准备?是的,那些也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家长自身的衔接准备,如同孩子上幼儿园时,您和孩子同样做好了分离焦虑的应对吗?这时的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等待,更多的包容。父母无论面对什么情况,心是从容的,这将是对孩子最好的幼小衔接准备。
二、小学前是不是要提前学?不认识几个字不会写字,是不是适应会很困难?
现在的幼儿园有不少在提前教小学内容,一番用心可理解,但隐患也很大。人人都知道,小学内容很简单,人人也知道一句俗语:炒现饭不好吃。可为什么还那么多家长老师要让孩子提前学呢?某种意义上,是不自信,不相信孩子内在学习的本能,担心孩子在学校不能很快被老师关注,担心孩子没有不自信,孰不知,父母的不自信和担心,是导致孩子不自信的最大因素。
提前学的明显好处是开学不久,即很突出,很快得到老师的关注,隐患是,都会了,学习专注力会下降,自控力会下降,学习热情会下降,为什么,太简单了,都会了么。届时升入二三年级造成的落差,反而更影响孩子的心理和学习兴趣。
不管是否已经提前学了,父母要更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不是一时的成绩。
三、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分数和成绩?
既然说到成绩,就免不了说考试分数。分数既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发现孩子学习的能力需要如何提高,这是考试的真正目的,而不是排名是否在第几。不重要的是,分数算什么,谁还记得一年级每次考试的分数?如果分数不能为学习能力的培养服务,那么,分数的焦虑和噩梦将会一直追随父母和孩子。
坦然面对孩子的每次考试分数,无论分数好看与否。孩子若学会坦然和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成绩,那要恭喜您,做父母在这方面给予了孩子最好最强大的心理支持和安全感。这也是为您的孩子中学青春期达成良好的沟通奠定基础。
四、上学了,是否需要天天帮孩子转述作业?天天监督和检查作业?
答案是否定的。切记谨记:学是孩子在上,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要从小开始有意识地慢培养。就像对待孩子一岁时自己学吃饭,即使一时吃得乱七八糟,满脸满身都是,但小宝贝们会越吃越好,越吃越干净和文明。在学习上同样也是,哪怕孩子一时手乱脚乱,父母更要耐心,耐心,耐心,再耐心,不要看到别的孩子如何如何,对比之下,就失了方寸,一定要把握好节奏,把握好自己孩子的节奏。父母不要抱着为了孩子好的心理,而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作业,虽说现在学校老师图方便快捷,会通过网络各种渠道发给家长,父母了解学校的作业动态是应该的,但是一定还是要让孩子学会每天自己记作业,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子想到自己的办法记作业,回家独立完成。这是锻炼孩子专注和独立性的一个好机会,教育在生活的各个细节和随机处。
不要监督和检查孩子的作业是否完成,父母的包办,传递给孩子的是“我为大人在学习”的观念。父母可以每天提醒一年级小豆包自己对照老师的要求,自行检查自己的作业是否全部完成,并提醒孩子再看看自己的作业,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完成的作业,让他们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有一种父母的陪读,是可以的,在作业开始前,如果孩子需要,请和孩子先约定好,安静地陪在孩子身边,大人专心读一本好书,孩子也专心写作业,在大约完成的时间后,一起共享亲子时光。
切忌,在完成学校的作业后,家长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因为这是父母在给孩子培养磨蹭的习惯哦。父母要多反思,孩子的问题,根源基本都在父母身上。
五、是否要择校?
我的态度一向就近入学。原因如下:
1)就近片内上学。免去路上折腾孩子大人的时间和辛苦,也安全,让孩子有更多时间休息、玩和有效学习。
2)学校重要,老师更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和家庭。
3)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4)不去挤破头的上名校,在普通小学读书,更有利孩子的自信心和平常心。
5)换区换房搬家择校上学,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从小到大一起玩伴朋友的分离,新家新学校新同学的熟悉,会令孩子焦虑,缺乏归属感,对孩子上学无形中增加压力,延长适应期。各位用心良苦的父母,为孩子选择教学质量优良学校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和更多考虑重视孩子的心理和情感。
特殊情况特殊考虑,比如双职工,家、单位和学校三方都甚远,家无老人保姆帮忙,又有一个自然的机会择校,不太费劲,可权衡利弊取其最大化合理性。
六、家长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这也是让许多家长纠结的一个问题,我也被很多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我一贯的态度和做法是不送。老师教好学,学生学好,就是最好的师生配合。孩子发自内心对老师的感激和喜爱,让孩子自己动脑送出自己独特的小礼物,父母要守好这个界线。
家长若是抱着送礼让老师额外关照自己孩子的心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