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总结:
这一期的妈妈们故事讲得都很不错,有的感情充沛,有的“一人分饰多角”、有的阐述了为什么选这个故事以及对故事的理解,有的在重复中语言很有层次,有的语速把握得很好、很亲切,有的与孩子互动、配合默契。
课后,小组内还就“讲故事时妈妈应处于何种状态”和“选故事,1岁孩子的是生理年龄还是心理年龄”进行了讨论。
我们认为讲故事要看孩子的状态,她想自己讲,我就配合。她如果要求我讲,我就讲。年龄是可以模糊的,多关注孩子的反应,如果喜欢,当然可以看。
1岁年龄接受的信息,喜好、重复性的东西,亲子阅读读物,是不是只能在完全符合孩子心理年龄的故事之外,其他的能不能读,值得思考。把不适合幼小孩子的读物,经过故事妈妈改编之后能不能符合1岁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原著、故事妈妈的理解后的演绎,对孩子而言,要不要孩子原著和理解妈妈改编之后的故事以游戏的方式来演绎。根据孩子的年龄,把一本绘本用不同的方式来解构、来演绎、来单纯的讲。草莓《我是一只茶壶》为例,故事特点有韵律。草莓用演唱的方法来表达故事,她重点就是改编的重要性。
草莓的问题:我们什么要给孩子讲故事?
我们认为,阅读对人的重要性就是这类问题的核心。只不过亲子阅读多了亲子关系的内容。
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首先的作用是能够加强亲子关系。其次是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达能力、词汇和思维。大量的好的故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从而构建自己的世界观甚至是人生观。而给别的孩子讲故事,就是“幼吾幼而及人之幼”,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
课后讨论:可以如何与一岁的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以及读后游戏?
我组组员倾向于以《脸,脸,各种各样的脸》为例。
脸,这本书,最简单的游戏,就是爸爸妈妈带着孩子, 先看书,看书的过程中跟着书里的脸做表情,一定要看到。然后关上书,主持人说道哪个脸,家长和孩子一起脸对脸做。
加点难度就是, 主持人可以带着宝宝们看书做表情,让家长猜猜是什么样的脸。
一岁的孩子可以做的到吗?
一岁的孩子会模仿,但不是每张脸都能模仿得到,一般哭的脸、笑的脸、苦恼的脸 差不多。
要做好亲子阅读及延伸游戏需要充分地理解绘本故事(包括绘本故事的创作背景、作者创作时的经历等等)只有了解更多才能有能多的表达,包括后续的延伸活动。还有自己的纬度,自己的高度,自己的思考。你要表达什么给孩子?
关于延伸活动我们觉得不用太深刻。只要是相关的活动,就可以认为是延伸活动。只要活动能让孩子大人都比较开心,就可以算成功。如果你想的更多一些,希望通过这个延伸活动达到你自己更多的目的,想引导他们对什么进行思考,那其实是你的一种创作。就不仅是这个绘本想要表现的,而是你想通过这个绘本想表现的,创作人是你。这种境界当然对设计者有更高的要求。我觉得秀怡所说的延伸活动是后者。所以才会觉得需要了解更多,自己积累更多,思考更多。
亲子阅读及其延伸游戏并不是家长或者引导员要强行灌输一个什么概念给孩子,而是在深入理解绘本读物的内涵之后,自然而然发生的、能够将书本与现实相结合的一些动作,目的是加深孩子对本书的理解或者说印象。当然纯粹的娱乐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不能算是特定书籍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