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乔安宝贝快要4周岁了,趁着大生日的尾巴暑假过后也要上中班了。由于之前我也没有讲完故事和她聊聊的意识,所以听了老师的讲座才知道聊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一个半月以来,我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讲完故事之后和孩子进行阅读讨论的习惯,但乔安和我聊绘本书的习惯,培养起来却不那么简单。或许我和她进行阅读讨论的时候,功利性太强了,聊书的气氛也比较严肃吧,一本正经地想尝试着聊起来,却屡屡碰壁,怎么也聊不起来。
孩子的表现,让我为了完成作业,只好去小书房做了回故事妈妈,给10多位小朋友和比这更多一些的家长朋友们,讲了一个关于大脚兔子达利B的绘本故事《我不知道我是谁》。因为我比较倾向于讲完故事再专门聊聊,所以我准备的时候,讲故事的过程没有设计任何问题。而孩子们的脑子里总有许多“为什么”,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比较强,所以真正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孩子们的疑惑会随时出现,而我也只是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随机应变,蜻蜓点水般地简单解答一下,没有过多的旁逸斜出。一直到讲完了故事,我才把自己准备的三个问题,和孩子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达利B的大脚,可以用来干嘛呢?
“踢跑了黄鼠狼洁西D!”“保护自己,也救了其它兔子!”……
这个问题是由绘本故事的内容,很容易得出答案的。孩子们看似不同的回答,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可见,他们应该都听懂了这个故事的主要意思。
而故事的最后,达利B的那句话意味深长,听着其它的兔子称它“英雄”,它来了句“真奇怪,我还以为我是一只兔子呢!”我在讲故事的时候,这句话的语气是纳闷不解的,同时又带点可爱纯真的味道。于是:
达利B为什么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啊?说说你的看法。
“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有长耳朵!”“因为它刚刚出生!”“因为它是瞎子!”……
孩子们依然很积极,各抒己见,每个答案都很个性、很有意思。最后,我慢慢引导着明确:达利B太关注周围的世界了,却唯独没有好好地了解自己。所以啊,我们要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我们才能认识真正的自我哪!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我的小结太注重教育中所谓的标准答案了。这样一来,说教感明显得很,而且或许还画蛇添足了。小朋友们的答案没有得到明确的肯定,他们的独特创意就是这样被一点一点抹杀的吗?可惜,我到后来才明白、领悟到这一点,但愿还不算太晚……然而,那时的我,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继续照着自己原来的理念和小朋友们探讨着:
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许是达利B的缺点,那达利B有没有优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