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05月

立夏 思暮春

发布者:陇上杨

立夏,夏季的开始。在气象学上,连续五天平均温度大于22度,才定义为进入夏季。按这个要求,这时的武汉,还未入夏,正是暮春。在这个时节,春总是巴巴的不想走,而夏却急匆匆的要来了。于是,今日烈日当空,明天就开始凄风冷雨,这天气总是变化无常。


暮春在李煜眼里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在感伤季节更替不可逆的同时,也在轻叹国势已去不为他过的痛楚,于是叹出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的愁闷。这是国恨呀,他的恨是对故国的不堪回首,也是对昔日夜夜笙歌的回望,毕竟悲得浮浅愁得浮华。最为悲苦的国恨,在杜甫的诗里,是痛到骨头里的悲。同是在春天,那怕是春光正好,草木繁茂,感受到的却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恨的是身陷长安,报国无门;叹的是战事连连,家书无望;愁的是家隔千里,亲人难聚。这触目惊心的悲痛,不由“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了。这才是刻骨铭心的悲,读来,不禁泪湿眼眶了。杜甫还有一篇组诗《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在描写客居蜀地的生活同时,回望自己少年时胸怀高远志向,却时运不济,壮志难酬。眼看着山河破碎,人民苦难,自己也一生流离漂迫,亲人离散,到老了,已无力救国,却空有了一个尚书郎的闲职,想来不免“落日悲江汉,中宵泪满床”,读来也是让人一声叹息!


国恨是忧国忧民之心,是大情怀。我们国家自四九年来,虽有过天灾,也有过人祸,但总归是向着强国富民的方向前进着,国家日益的富强,人民也日益的安康。现在,渐淡的是国恨,而抹不去的是平常人的悲欢离合,那便是小情怀了。


暮春里的小情怀在欧阳修的笔下是“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这说的是曲终人散后的落寞;在王观的笔下是“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讲的是与友人的离别;在李清照的笔下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述的是家破人亡,流离异乡,无依无靠的凄凉。


同是暮春,因人的境遇不同,气质的不同,写出的诗境也是不同的。苏轼笔下有“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大丈夫情怀;辛弃疾有“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这是虽有感慨却不自怜,述的是人生的豁达;孟浩然有一首《春中喜王九相寻 晚春》,“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醒。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这是行乐须及春的随性;而韩愈的“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却是劝人莫辜负了大好光阴,讲的是要有惜时进取乐观向上的心境。


岁月流转,春去夏来,那是自然的规律。人世间的悲喜剧却不由时代的变迁、季节的转换而有所不同。虽然现代的交通拉近了我们的物理距离,先进的通讯方式改变了我们沟通的方式,原以为我们大可不必“为赋新词强说愁”了,但人生道路的曲曲折折,使我们总能在古诗词中找到共鸣,找到知音,找到力量。


春总是要去的,夏终是要来的。用这首柳永的《红窗迥》记住春的热闹,去迎接热情奔放的夏吧!


红窗迥   (宋)柳永

小园东,花共柳,红紫又一齐开了。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忙忙走。花心偏向蜂儿有,莺共燕,吃他拖逗。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胡蝶儿,你且退后。

分享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