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结尾处有添妈小饭桌孩子们的点评哦!故事录结束后,又有一个小朋友发了点感慨:“这牛蛙不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么?”
专家韦苇点评:
开头不能叫人牵肠挂肚的故事,可说一落笔就失败了。抓不住孩子,就已经意味着儿童故事的不成功。这篇故事一上来就在读者中形成了悬念:水都叫牛蛙喝光了,现在动物们口干了,怎么办?
不过这个童话最可称道之处还在艺术夸张。首先,作家选择牛蛙做主人公,牛蛙肚子大是人所共知的,它是水陆两栖动物也是人所共知的。这就为后面的夸张做好子铺垫。因为肚子大,就能把河里湖里的水统统自己的肚子去,因为它能从水面来到陆地,所以就能授受邀请来看动物们的表演。于是,童话的夸张就有了最好的依托和最可靠的基础。牛蛙喝尽了河水和湖水,而且是一口气喝完,一下用足了对牛蛙肚子的夸张!随之而来的夸张水到渠成:牛蛙走起路来震颤大地、让大地为之摇晃,大水从牛蛙嘴里喷出来自然就成瀑布状。三个夸张构成一条夸张链和因果链。这三个童话夸张与古诗人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与诗人李瑛的“谈笑间,他一箭已把整个草原射成两半”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激赏不已。它最大限度地排除了艺术对生活的模仿,用艺术荒诞把生活的可能性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膨胀。这只牛蛙长久地打入读者的心忆的同时,也就不朽于童话了。
在怎样才能让牛蛙开口的办法上,本还可以有对牛蛙晓之以理、上去捅牛蛙一刀之类的办法。但前者是非幼儿的路数,是绝不可行的,在创作上是不可饶恕的蠢笨愚拙,后者乃是动辄施之以暴力,是绝不可试的,在行为上是应该被杜绝的错误引导。滑稽的表演逗牛蛙笑,是幼儿的,是友善的,是游戏的,是聪明的,是既不伤害谁又行之有效的,因而是最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