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04月

清明时节话寒食

发布者:陇上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到清明,我们都会不自觉的想起这首诗。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他向我们描绘了清明时节,雨落纷纷,行人郁郁,诗人踏青买酒的一翻场景。清明节在古时作为一个节气,指的是万物生长在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的意思,怎么会与扫墓,祭祖,踏青扯上关系了呢?这里我们就要聊聊寒食了。

寒食望文生义,就是吃冷的食物了。有关寒食的最早记载来自两汉之际桓谭的《新论》:“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之故也。”这介子推是谁呢?这就要说到春秋时期那个流离在外十九年,六十多岁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复国当上国君,最后成为霸主的晋文公了。这个晋文公当初还是公子重耳在外飘泊时,有一帮忠心追随者,其中就有介子推。据说介子推曾割腿肉煮汤为重耳充饥,可见忠心耿耿了。重耳做了国君后为了树立他知恩图报,仁慈大度的形象,对与其同甘共苦的臣子们赏官封爵,而介子推却悄悄的回到家乡绵山。晋文公为了形象工程,穷追不舍到绵山,找寻不到,便听从一随从建议放火烧山,以期能逼介子推出来受赏,结果烧死了介子推。晋文公悔呀,于是起动修补模式,把绵山改名为介山,以介子推死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禁火,寒食,以示纪念。我一直觉得,要么是提议放火烧山的随从与介子推有仇,要么晋文公智商有点着急,不然怎么会做出烧山的事,介子推在那火山中,被熏得晕头转向的,想出来也没法子了。

在《史记》中是没有介子推割股奉君,晋文公烧山这一段的,在《春秋左传》的记载中,介子推只是“遂隐而死”罢了。

寒食可能最早源自古代先民对火的崇拜,按季取新火的习俗。《周礼》中记载有“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为季春将出火也。”,而且后来又有注曰:“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不因子推也。”司烜氏指的是取火的小官,他在春季的第二个月,摇着木铎通知国里的人禁火,到了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将重燃新火。燃新火时就要祭祖先,祭神灵了。

禁了火,就不能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冷食了,故有寒食之称。寒食节禁火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百五日(一百零五),有一月,有三日,也有一日的,因时期,地区不同,这期间变化太多了。在唐以前,寒食一直是民间祭祀活动。习俗很单一只有禁火,寒食,但在当时可真要了老百姓的命呀,《后汉书》中有记载“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但老百姓也不敢不祭呀,怕得罪了神灵,降下灾祸来,影响了收成,那更苦了。但官府还是比较理智,从东汉到北朝的这段时期,官方对食寒的态度是禁行的。这段时期,从中国古代气候变化上来说,属第二个寒冷期,据史料记载,东汉末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临漳西南)种的橘,已经只开花不结果了;公元225年,曹丕到去广陵(今淮阴)视察时,淮河都结了冰。身处现代的我们,在这个时候吃冷食多是不习惯了,想想当时的人们在食物匮乏,气候寒冷,卫生和医疗条件相当差的情况下,为了祭神而禁火寒食,对身体的伤害有多大了。在古代人口是第一生产力,官府为了民生,为了政权而下令禁行寒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在行禁令中名头最响的当属曹操,魏书中记有:“魏武帝〈明罚令〉曰:‘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为介子推,且子胥沉江,未有绝水之事。今北方冱寒之地,老少嬴弱,患将不堪。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曹操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拿吴子胥作比喻,人子胥死后被马革沉江,也没有人说不喝水了,为了被火烧死的介子推而禁火,搞得民生不安,这显然不科学,这个民俗得禁,违者得罚。

官方禁归禁,民间照祭的还是有的。随着人口的迁移,地域交流,民族融合,政权交替,寒食在民间得到了传播发展,习俗由单一的禁火寒食进化得更具游戏性娱乐性了。唐代在我国历史文明中是最灿烂的一段时期,国家政权统一,社会安定,生产力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富足,性情开放张扬。在国泰民安的历史背景下,寒食终被官方肯定,成为了官方节日。《唐会要》卷23《寒食拜扫》说:“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既不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仍编入礼典,永为常式。”可见寒食上墓来自民间,在唐被官方肯定成为了法定习俗。另据《唐会要》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至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唐六典》中:“谓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道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元日节指的是春节,在贞元年间,寒食清明与春节的假期一样了,可见当时官方是多么重视了,而且寒食(一般取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与清明因日期靠近,节日与节气也开始并称了,到了明清以后,就只见清明,少见寒食了。

让我们从诗词歌赋中寻访寒食清明的风俗人情吧。

官方的赐百官新火,从谢观的《清明日恩赐百官新火赋》中,可看到皇帝赐百官火的盛大场面“国有禁火,应当清明……木铎罢循,乃灼燎于榆柳,桐花始发,赐新火于公卿。则是太史奉期,司烜不失。平明而钻燧献入,匍匐而当轩奏毕……振香炉以朱喷,和晓日而焰翻,出禁署而萤分九陌,入人寰而星落千门。于时宰执具瞻,高卑毕赐……群臣乃屈膝辟易,鞠躬踧踖。捧煦育之恩惠,受覆载之光泽。各磬谢恩恳,竞轮忠赤。拜手稽首,感荣耀之无穷,舞之蹈之,荷鸿私之累百。” 钻燧,这是用古法取火。

赐了火还要大宴群臣的,有张籍《寒食内宴二首》为证:“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稠。廊下御厨分泠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行由。”这里的“廊下御厨分泠食”指的宴席上的冷食了,这可能是最早的冷餐聚会了吧,“殿前香骑逐飞球”指的是一项体育活动,打马球。

王建《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诗中描写了寒食,人们倾城而出,扫墓、祭拜的情景。“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这句特有意思,寒食禁火,如何烧纸钱?但为了能让住在黄泉的亲人有钱用,还是要烧的。

王建还有一首《寒食》:“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题为寒食,诗曰清明,可见在唐代寒食清明,就开始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了。到宋代王禹偁的《清明日独酌》:“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清明也成了冷节寒食的代名词了。清代顾太清的词《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中“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清明寒食已不分了。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