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4月

看了《爱心树》,孩子就会更爱妈妈

发布者:桔子

作     者:(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编   绘: 傅惟慈译

出 版 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1

胖胖:看了《爱心树》,孩子就会更爱妈妈?

《爱心树》应该算是一本颇有名气的图画书吧。在这本图画书的腰封上,一排红艳艳的文字赫然写着“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书腰就是为了推销书而存在的,因此这句话想必是书商针对该书的目标消费群体精心设计的。换句话说,至少书商认为“孩子会更爱妈妈”这个效果能够吸引许多妈妈们的眼球,进而使妈妈们自掏腰包也好,掏孩子他爹的腰包也好,买下此书,至于回家后是否能达到其宣传的“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的目的,那书商就管不着了。不过,据本胖在听到及看到的一些关于本书的阅读引导方面,本书倒真是有不少时候被用来传递母爱伟大无私的概念,进而旁敲侧击地提醒孩子要爱妈妈,要懂得回报。

可是,本书真的就是传递这个概念吗?或者说如书商所宣称的那样,令孩子更爱妈妈么?本胖认为,对于《爱心树》的理解(或者说对于任何一本书的理解),不妨多一些角度,多一点不同的思考。也许要多这一点,需要基于多一点信息,因此本胖特别八卦了一下本书在不同国家的封面,也就是不同的标题。假设你是初遇此书,不同的标题能否带给你不同的感觉?大家感受下……

原名是英文的《The Giving Tree》

德国《Der freigebige Baum 慷慨的树)

意大利《L'albero (树)》

中国《爱心树 》

可是,本书真的就是传递这个概念吗?或者说如书商所宣称的那样,令孩子更爱妈妈么?本胖认为,对于《爱心树》的理解(或者说对于任何一本书的理解),不妨多一些角度,多一点不同的思考。也许要多这一点,需要基于多一点信息,因此本胖特别八卦了一下本书在不同国家的封面,也就是不同的标题。假设你是初遇此书,不同的标题能否带给你不同的感觉?大家感受下……

本书要达到“更爱妈妈”之目的,前提除了要传递“爱”还要把树理解为“妈妈”的象征。但是啊但是,对于书中树与孩子的关系,经本胖求助维基百科,发现各国人民对此理解大有千秋,各位继续感受一下……

1)神或耶稣与人类的关系 (在我国很少人会第一联想到这种关系,你懂的。)

2)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 (有感觉么?)

3)朋友关系,98年的一个研究表明,瑞典的父母和孩子倾向于把大树和男孩的关系解读为朋友关系。(上哪儿找大树酱紫的朋友哦!)

4)父母子女关系,98年的研究同时表明,日本读者倾向于理解为父母子女关系。(嗯……) 

 

此外,二者之间这种关系到底是好的,比如说赞美大树无私奉献,一爱到底呢,还是负面的,比如说矮马,介不就是虐和被虐的关系嘛,各国人民也从未达成一致哦。

感谢各位耐心感受到这里,下面本胖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假设这本书中的关系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虽说天下哪个爹妈不爱娃(不爱别人娃也不对哦,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嘛,哇咔咔),但是如果变成书里这棵树,恐怕还是不妥滴。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书中的大树和男孩关系最好的时光在男孩很小的时候,他和大树感情很好,他捡树叶,荡秋千,捉迷藏。

 

分享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