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位经常与我聊天、特别好学的妈妈问了我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她说:
罗老师,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基本属于放养的那种。在田间地头疯跑疯跳的记忆,到现在都还跟有能量一样,给我很多的温暖和慰藉。现在我也会尝试带孩子回去,希望她也能够亲近自然。尤其每次回到老家她都乐得不行。
在自己学习育儿方面的知识时,常会看到这个词:回归自然。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大自然会有这么神奇的魔力呢?
还有一些比较极端的观点,认为所有人为的就都是不好的。这种观点信还是不信?
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我今天要聊的话题。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大自然到底神奇在何处?
先回头看一看我们所造出的“城市”吧。你可以用很多词去描绘它:便捷、高科技、时尚、整齐、热闹,诸如此类;同时还有一些形容词会浮现出来:拥挤、喧嚣、倾向同质化,以及时时处处显示出的彼此间的冷漠和提防,等等,等等。
大自然与之截然相反。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原生态的、开阔的、富有生命力的。大自然一方面呈现开放的状态,一方面又满是神秘。这和我们家里那个天真、却又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小人儿难道不是极为相似吗?
从“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的角度去看,大自然是绝佳的早教启蒙教室:
无遮拦的太阳光和开阔的空间,给孩子“体能”方面的茁壮成长提供丰富养料。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可以奔跑追逐飞舞的蝴蝶,可以攀爬去够树叶和果实,可以任意飞跑蹦跳喊叫,这些都会随时随处锻炼到孩子的大动作和精细运动。而这种机会,是加速城市化的当下社会环境中,住在百余平米上下的房子里的孩子们,鲜少能有的体验。
大自然中丰富的生物种类又是一部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于无形中对孩子们进行“智能”启发教育。书本上所有的概念,孩子们都能从大自然中获取第一手的认知。不用费劲跟孩子描述蜗牛长什么样子,蚂蚁住在哪里,什么叫做“冷”什么叫做“暖”,大自然都会直接给孩子最生动的答案。大到一座山一棵古老的巨树小到一片树叶一粒微尘,从整体到局部的丰富视角,能充分激活孩子们的思维,并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而从心理角度来说,处于放松的、开阔的天地间,感受富有生命力的浓郁气息,随性去蹦跳嬉闹,所有这些都与孩子们的天性相吻合。即使大人回到了大自然,也一样会有更加积极和快乐的感受。从小建立起了积极的态度,自然有利于孩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实,从这周六起,我就开始分享【hello,大自然】系列文章,推荐一些适合父母带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游戏。但今天的文章,我想借机会,就亲近大自然的注意事项,多说一点。
如今不能大自然经常相处的孩子,到处都是。因为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如此难得,也有父母如临大敌,或者不知道进入大自然后,如何陪伴孩子真正放松下来去体验,因为他们本身就已经是远离大自然的一代;再或者希望做到尽善尽美,反而一路都在向孩子解释: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好似一个尽职尽责的导游。
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出的建议是:
先看、先体验,然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