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生活——孩子成长的艺术工厂》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生来都是艺术家,问题是,如何在长大之后,还能保持艺术家的气质。作为孩子的妈妈,我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艺术气质的孩子,能把童年时代的艺术感觉持续下去,终生享受艺术带来的人生乐趣。
我以为滋养孩子生命的艺术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爱使孩子敏感,爱使孩子善良,爱使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爱使孩子成为真正的儿童。
我不以为,把孩子送到艺术班就能完成这样的教育,因为做教师的经历告诉我,孩子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是要由家里来完成,父母亲,尤其是母亲所给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孩子在0-7岁接受的艺术教育质量影响她的一生。
蒙特梭利老人这样说,“儿童自己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的那种不可抵抗的冲动,实际上是一种对他的环境的热爱。作为一种激动的感情,它不是通常所理解的爱的感觉,而是一种对能理解和吸收的智慧的爱,是一种对爱的智慧产生的爱,引导儿童去观察事物的那种欲望,但丁称之为“爱的智慧”。
爱使儿童能以一种敏锐和热情的方式去观察他环境中的那些东西,而我们成人往往忽略这些东西。爱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使我们对他人不注意的事物产生敏感,并能向我们揭示他人尚未认识到的事物细节和专门特征。
儿童通过爱去取得了智慧,产生了兴趣,儿童能够看见成人视而不见的东西。”
爱的艺术教育从日常生活开始。在孩子一岁半时,我和孩子搬到一个极其普通的居民小区定居下来,这是个连物业管理费都不交的简陋小区,居民们在楼底空地上自由自在的养鸡养鸭养鸟养鹅养兔子养猫养狗,还把那些裸露的土地开垦出来,种菜种花种树。小区中间有一大块空地,是原来的地产公司计划盖幼儿园和老人活动站的,但是四年过去了,还是一片堆满了砂土和碎石的空地,寂静地躺在人们的视线中。我并没有抱怨住错了地方,现实中的童话世界。
我每天带她出去户外活动,我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兴高采烈,就连看垃圾桶,也觉得神秘,是不是藏着什么魔鬼啊。我们对什么都没有成见,眼中只看见万物焕发的灵性的光彩,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鸡鸭狗兔猫统统都是好玩的,都是童话里来的。我们怀着爱的喜悦一起在身边的世界漫游,当我也用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世界就有了神奇的光彩。这么一来,我们的情绪达成了一致,看见路边的一棵树,她已经知道这类植物的固有名称是树,但我觉得这棵树姿态有特点,是个值得观察和形容的对象,就用仿佛第一次看见的惊喜来问她:“宝宝快看,那是什么呀?”我们一起站在树下仔细观察,二岁半的她说:“这个大树是一个巨人,披着长长的头发,伸着胳膊站在那里。”她不会用树干树枝树杈这类固有名词来形容这棵树,她用童话思维来说话,把树比作巨人,把纷披的树叶比作头发,多么生动和新鲜啊。我发现,教她的固有名词要简单,尽量保持她的思维特点,鼓励她多做形象式的比喻,可以培养她的形象思维,开发右脑,因为形象思维是右脑的特点。我们一起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发现事物的细节和奇妙。
我们熟悉邻居家养的各种动物,每天关注它们的生活,给它们起有趣的名字,把它们设想成童话中的主角;我们熟悉邻居们种的各种花和菜,每天关注它们的生长状态,关注它们的形象特点……我们的世界观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比如鼓励孩子去给邻居家的大鹅喂草,让她了解大鹅喜欢吃的哪一类草,亲自去摘草喂食,想像大鹅嘎嘎地在说什么话,观察大鹅的鼻子眼睛嘴巴的特点,宝宝非常高兴地说:“妈妈,它就是‘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的大鹅吗?”唐诗里的大鹅,书上的鹅来到了生活中,宝宝不光对这首诗有了直观理解,而且在喂食中培养了对小动物的爱心,在观察过程中知道了生命出生的不同方式,知道大鹅是蛋壳里爬出来的,而宝宝自己,是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鹅有三只,我们给它们取名哥哥鹅,弟弟鹅,宝宝鹅,它们陪伴了我们整个夏天,宝宝回家最热衷的事情就是画大鹅。当我喜悦地说:“今天咱们散步去哪里啊,去看看那只大鹅国王吧,它的脖子挺得直直的,眼神凶凶的,多像个国王啊。”宝宝马上就欢呼雀跃了。我们看了大鹅,又去看星星,数今天的星星宝宝出来几个?月亮今天是什么样子的?夜天的云朵和白天的云朵颜色有什么不同,形状有什么变化,路上的小石头上有什么花纹,追来追去的小狗在干什么……
爱的态度产生了爱的效果。我那些邻居妈妈会抱怨,住的什么破小区,一点娱乐器械也没有,孩子出来一点玩的都没有,但是在我和宝宝眼里,好玩的东西太多太多,无穷无尽呢。我鼓励她想像,鼓励她提问题,鼓励她胡思乱想,鼓励她好奇,鼓励她观察……我们发现的乐趣越多,两个人要说的话题就越多,我们把遇到的有意思的事情编到故事里,我和宝宝聊天,聊几个钟头都不烦,宝宝说妈妈是她最好的好朋友,我觉得宝宝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互相开发智力,享受故事和画画给我们的喜悦。
每个孩子生来都有想像力和发散性思维,生来都是艺术家,但是由于父母采取的态度不同,孩子的发展也不同。邻居家的空地上有几块从路边搬回来的交通路标石,一行排开放在那里,宝宝一见就把它们当做马了,每天爬上爬下,石头上有洞眼儿,她把洞眼儿看作马的嘴巴和鼻子,煞有介事地把草拔来塞进去喂食,还把自己喝的水浇在石头上,因为“马口渴了”,她玩得兴高采烈,她高高地站在石头上当警察,当巨人。就是这么块简单的石头,却成了她的心爱玩具。有想像力的孩子是多么快乐啊。与我的教育方法相反的母亲,这样告诉孩子,石头好糙,要磨手磨屁股的,不许上去玩,快下来。于是,空地上的孩子形成两种,一类放松形的,一类紧张形的。放松形的小孩快乐活泼,喜欢交往、游戏、运动,身体也相对强壮,想像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紧张形的小孩懦弱、胆小、安静、孤僻、体弱。放松形的孩子离开父母奔跑嬉戏,紧张形的孩子紧紧靠在家长身边,老老实实地站着,脸上没有生动的表情。
我把紧张形的孩子比作心灵缺钙,父母的教育态度决定了孩子的童年质量。
启发式的教育不但影响孩子的性格,也会影响孩子不同的思维模式。孩子七岁之前,思维模式大致就形成了。因为日积月累的点点滴滴的启发式教育,形成了她观察的习惯,想像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我们一起看故事,书上现成的文字只做参考,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画面上有什么颜色,小动物在干什么,它们穿什么样的衣服……妈妈和孩子一起讨论的过程,不但发展了孩子的语言,也使她形成了思考的习惯。即使是看同一本书,同一张画,孩子每次描述的语言都可能不同,而把孩子自己放进故事里就更有意思了,她在故事里历险,去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最后会怎么样?这样的读书方式对孩子多方面受益。
孩子能保持天真的热情和旺盛的好奇心,对于学习和生活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她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她的眼睛里随时充满了色彩和形体;当她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她的心里充满了太多为什么;她养成了想像的习惯,她的世界就超出了现实生活的范畴。所以她画画的时候,构思信手拈来,灵感无穷无尽。她绘画的发展过程,和她对世界的认识和生活阅历紧紧结合在一起。她编故事的时候,思维是创造性的,跳跃的,完全是发自内心,具有她自己的想像特点,天真烂漫,是真正的童话,她画的画也是真正的儿童画,述说着自己的梦想。她也拜师学钢琴,但我从来没有强制她练琴,尊重她的感受,在她高兴的时候,练五分种,强过不高兴练半小时。
爱的教育是真正的艺术教育,她学钢琴和古筝,她画画,在期刊和杂志发表几十篇,她写小说、童话、诗歌、办报纸,她做手工,如何材料信手拈来都能创意成“艺术品”。
她过着一个小艺术家的生活,每天都在享受创造性劳动带来的无边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