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南方出差,一天早晨,刚8点,手机就滴滴地响。是一个孩子妈妈打来的,她连说了好几遍对不起(这么早打给我),又说:“实在忍不住激动的心情要打这个电话。”
我从被窝里端坐起来,她用那种按都按奈不住的喜悦加颤抖的声音说:“今天早上……我女儿跟我说……妈妈你是田野,我是千年莲花,在莲花的心中,没有人比田野更好!”
她的女儿叫兰琪儿,两岁半,一年前到我的“童立方亲子绘本馆”开始阅读图画书。刚来的时候,路都走不稳,头皮毛囊也尚未蓬勃发育,头发稀疏黄软和我小时候一个样。
妈妈全职照看兰琪儿,和所有妈妈一样,她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有各种期待、各种担忧、各种笑、各种烦。她问我,怎么办?我说:看书,听故事。
一年时间过去,这个年轻的妈妈惊诧于两岁半的孩子竟有如此空灵的想象力,如此精妙的语言表达,如此完整的表述逻辑!更加不能让她自持的,是孩子用这样一个优美而完整的句子,赤裸裸地表达对妈妈的爱!这“暴风雨”来得太猛烈,太突然,妈妈招架不住了。
讲实话,我的兴奋程度远远不及这位妈妈。不是我不为她高兴,而是近几年类似的“报喜”电话,我实在是接了又接。一个又一个孩子,真真实实地在我的眼皮子跟前儿,借由阅读,开启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幸福时光。
我看着那些宝贝和他们的父母被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光晕笼罩着,那光晕明亮、轻柔、温暖,慢慢弥散,早已把我也罩了进去。不过我还是很人性化地提高音量回应:“真的呀!太棒了!太为你高兴了!继续读书吧!”
但凡问到一对父母,“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大家的回答都惊人地一致:“希望孩子健健康康,茁长成长。”于是我们盼望着时间快快过去,一年就是一岁,看到孩子长到够高够壮,更加希望孩子能拥有与其年龄匹配的“懂事”。
实际上,只要给吃给喝,满足温饱,不出意外,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如我们所愿:身体健康,茁壮成长。但父母们所期待的“成长”,一定不是单纯年岁的累计和体格的增长,而是伴随着情感丰富与心智成熟的“成长”。唯有如此,孩子才会在一天天过去的光阴里,慢慢呈现出我们希望的“懂事”、“明理”、“宽厚”、“贤达”。
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清楚看到的是,上帝以及佛祖从来不会那么轻易地让一个孩子不费任何周折、顺畅地、自然而然地随着个头的拔高,顺便获得丰富的情感和成熟的心智。
真正让孩子成长的,是孩子的经历。
他经历了什么样的事件?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结识了什么样的人?那些人在事件中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他们为什么要那样选择?最后他们获得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是孩子自己将来面临同样的情景,他又会如何说?如何做?
所有这些,才是能够帮助孩子成长的关键要素。
开头说到的兰琪儿,她是看了一本叫《安的种子》的图画书,她读懂了故事的情节,感受到了“安”这个孩子是如何珍视师傅交给的“千年莲花”的种子,又是如何尊重四时之序,经过耐心长久的等待,终于等到池塘田野边花开的那一刻。
兰琪儿把故事中“安”对“千年莲花”的珍惜和爱,做了一个完美的转接,我们无法追溯她那小小的脑瓜是怎样完成这个情感的过渡和转接,但我们可以清晰地从她的表述中,感受到她的思想,她的主张,她的感受,她的爱。
经历对孩子如此重要,但甚为可惜的是,我接触到的绝大多数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轨迹和作息时间是非常固定的。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回家、做作业、看电视、睡觉,大多数时间里,就是这样的单循环。孩子们人际交往的圈子也很小,仅限于家人、学校同学和左邻右舍(有的甚至跟左邻右舍都没有交流)。尤其是进入小学、中学以后,孩子们的课业负担,以及课余培训负担一日重似一日,即使家长有心创造条件让孩子多经历,多结识其他人,但实际推动起来,也会感觉到无时、无力,或者无钱。
幸好,还有阅读。
成长不必事事都自己亲身经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他人的经历来愉悦和丰富我们自己。这就是阅读故事最大的魅力。
故事,有主人公,有情节,有逻辑。不管故事里的主人公是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百折不挠终于达成目标;或是善心行事、自尊自爱、待人以诚,为自己迎来喜乐光明的生活;或者父母双亲、兄弟姐妹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生活……所有这些,必定会启迪孩子的心灵,拓宽孩子的心灵视野,直观地让孩子吸收人格养成的要素:诚实、尊重、乐观、同情心、自信、谦虚、知足、热忱、耐心、勇敢;同时也领略到多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守规矩、有礼貌、友爱、分享、同理心、认真、关怀、感恩、负责任……这些让一个人能够成功立足于社会的基石,让孩子拥有快乐人生的坚实支柱,在故事里,可以和主人翁一起经历。
总之,很多父母不能给孩子的东西,故事能给;父母想不到的,故事能讲到;父母表达不到位的,故事能说清楚。通过阅读故事,孩子们经历别人的经历,体会别人的情感,领悟成功的奥义,然后把这些都通通转化为自己成长的基石。
好故事,是成长的一种捷径。
(本文为《好故事胜过好老师》一书的序言,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