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美南吉是日本著名的童话作家,仅仅活了不到30岁的他,留下了大量堪称经典的美丽童话。这些童话中充满了对生命之美的礼赞,对友情与交往的憧憬和渴望。新美南吉的一生几乎都在与孤独和死亡作抗争,对人性自私的认知和对美好世界的追求构成了他生命的独特美学,这也反映到了他的童话创作上,使他的童话创作呈现出一种反抗哀伤,追求美好的独特张力。
关键词:新美南吉,张力模式,格式塔美学,童话美学
这世上有一只蜗牛。
一天,那只蜗牛注意到了件很了不得的事:
“我以前一直都疏忽了,我背上的壳里不是装满了哀伤吗?”
该拿这哀伤怎么办好呢?
这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在他一篇名为《蜗牛的哀伤》的童话中所发出的疑问。这个疑问是如此深刻,以致于它几乎贯穿了新美南吉整个的创作生涯,成为解读新美南吉童话的一个关键词。我们甚至可以说,不理解“哀伤”这个关键词,便无法理解新美南吉童话其独特的美学意蕴所在。所以,就让我们从解读“哀伤”开始,追寻新美南吉童话的美学之源吧。
幽暗的哀伤:新美南吉童话的心理起点
加拿大学者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说:“在虚构文学中,我们已发现有两个主要倾向:一种是‘喜剧’倾向,使主人公与其所处社会打成一片;另一种是‘悲剧’倾向,使主人公处于孤立地位。”换句话说,悲剧的本质即在于被孤立,而被孤立则导致了深刻的孤独感。这便是“哀伤”的第一层涵义:孤独感。日本儿童文学评论家上田信道曾写过一篇名为《喪失の物語?新美南吉「家」をよむ》的论文,文中他使用了“喪失の物語”这样一个名词,所谓的丧失感就是失去了平稳、幸福的生活,失去了自己原本赖以为生的心灵支柱,从而产生的一种不安定的情感,这种情感本质上就是一种孤独感。
在新美南吉的代表作之一《小狐狸阿权》中,就有这么一段话:
兵十一直都和妈妈两个人过着清贫的生活,现在妈妈死了,就剩下他一个人过活了。
跟我一样,一个人过活的兵十啊。从库房后头偷看兵十的阿权这么想道。
阿权是个孤儿,它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所以当兵十妈妈死了之后,阿权便因为自己和兵十都丧失了亲人,变得孤单单的而对兵十产生了亲近感。要想理解《小狐狸阿权》,就不能不注意到这种孤独感在其中所起到的结构性作用。无论是阿权之前的爱恶作剧,抑或是之后的给兵十送栗子,它所有行为的正当性都源自于这种丧失性的孤独感,正是这种孤独感构成了《小狐狸阿权》这部作品的“形而上学质”,使之成为一部能震撼人心的经典性作品。
新美南吉作品中洋溢着的这种丧失性的孤独感,与他自身的童年经验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吉的母亲体弱多病,在南吉四岁时就去世了,是邻居家的大姐帮忙照顾南吉长大的。而南吉的父亲在南吉的母亲去世一年多后便又再婚了,这或许也让小南吉感觉到了某种对母亲的背叛。但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南吉8岁时被过继给了亲生母亲的娘家,与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外祖母两个人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这位外祖母是南吉生母的继母,她没有生育过孩子,所以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南吉相处,祖孙两人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结果半年后,南吉便回到了父亲家。在这半年时间里,南吉尝到了深刻的孤独感。长大后,他在一篇小说中这么回忆当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