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03月

2013年 小书房童书鉴赏初级培训测试题

发布者:若凡妈

一、本次课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课?为什么?

 【答】: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课:童书的核心---儿童观。

在这之前,我听说过“世界观”“人生观”“金钱观”等带“观”的词汇,但没有听说过“儿童观”这个名词,更不知道人类历史上的儿童观是怎样的,先进的儿童观又是怎样的。虽然没有听过“儿童观”这个词,但任何的行为其实都有一个隐藏在背后的观念的指引,那么自己的儿童观是怎样的呢?自己能否理解和认同课程中的先进的儿童观呢?这节课的内容使我大开眼界并引起了我的思考。

原来,早在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通过他的著作《爱弥儿》,提出了他的儿童观。他主张人是生而自由的,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成人应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在卢梭之后,20世纪,美国的杜威进行了深入的教育改革,瑞士的皮亚杰深入研究并完善了儿童心理学,这时在西方社会形成了目前先进的儿童观,这个观点认可童年的价值,认同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庸而是作为生而自由的人,独立存在的,儿童是比成人更聪明的人甚至堪称成人之师。

课程的另一部分是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儿童观发展的关系,老师介绍了很多不同时期的作品,并解读了作品背后所隐藏的儿童观。其中的一些作品自己也读过,但对照老师的解读,我发现自己在读作品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过关于儿童观的问题,关于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内在思想。原来自己以前读的那些书都还停留在非常表面的层次啊!真是惭愧!

印象深刻的还有老师的这段话:中国作家的儿童观大都还是停留在19世纪的,也就是把儿童当做一张白纸,写下故事都是为了教育儿童,只有极少数作者能做到将孩子当做比成人更聪明的人或是成人之师,去用自己的作品讴歌童年的价值。对这一事实,我感到无比惊讶!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到21世纪,而中国作家的儿童观大都还停留在19世纪,两个世纪的差距啊!想起来挺可怕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观念的差距竟然如此巨大,在这种观念引导下的文学世界一定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和风格。而持有这种观点的还是在社会中其引领和主导作用的作家,这就不难理解,我们还会在一些场合里,看到听到一些妈妈们在交流时说“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就看家长怎么教” 说这些话时还是自信满满,好像觉得自己的观念很先进,为自己的观点引以为傲一样。然而,我想正像社会的发展有其规律,一种观念的发展也同样有它的规律,一种先进观念的产生一定是要经历时间的累计或者还有一些重要人物或事件的推动逐步出现的。虽然现在只有极少数作家持有先进的儿童观,但是我们也不必为此悲哀,一则社会发展和观念的发展有其规律和条件,我们一味陷入这种情绪也是徒劳;二则我们应该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少数有先进儿童观的作家一定会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另外像我们一样众多的民间阅读推广人也在不断学习成长,至少我们小书房培训班的几十位学员,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先进的儿童观。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作家儿童观中国民众整体的儿童观一定会有所发展和改变的。

学习了这节课,我也在问自己,我的儿童观是什么?我是否真正理解和赞同这个先进的儿童观呢?我承认,自己以前也赞有过“儿童是一张白纸”的观点,现在我只愿意从儿童的生理角度理解这句话。孩子生下来是弱小令人怜爱的,他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还没有发育完善,在这方面,他需要成人的保护和关爱才能逐渐长大成熟。“儿童是比成人更聪明的人”,我这样理解,因为成人和儿童最大的不同就是成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儿童却没有,然而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儿童更具有创新性,因为儿童的思想还没有被所谓的经验禁锢,在他们的身上有着更大的可能性,所以儿童堪称成人之师。不同观念的指引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回忆自己以前对待孩子的方式,又一次觉得惭愧。现在,我理解了应该持有的正确的儿童观,但我的内心里也不能保证时时处处都不会做出违反这种观念的行为,现实生活太复杂,我想我只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断完善提高自己,尽量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二、如果童书鉴赏可以再增加一课,你希望这节课是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为什么?

 【答】:我希望这节课的主题是“绘本中图画的鉴赏”。

回顾本次培训课程,从“什么是书”,“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好童书”到“鉴别好童书的方法”以及“好<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