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02月

中级培训(第一届)第五课作业——“反复读,是非明”之功能性童书阅读记录

发布者:草莓蛋糕

《反复读,是非明》

      自从听完本节课,看到布置的作业后,我感得本来一直很明确的童书功能,突然间变得模糊了。假如说,我做课程设计的时候,还会考虑学生啊、难度啊、家长需求啊等等问题,对于锵的阅读,我是基本上没去多想的,只是初期培养阅读兴趣的时候追着他,到后来,都是他哭着要听了故事才肯睡觉,再后来,就满书架自己翻着看。反正,家里有什么书,他可能比我还清楚一点,看过的没看过的都记得。所以,既然是寒假里布置的作业,我当然会选择与锵同学共读,但是,又一向没在他的阅读中想那么多,所以,看到这个作业就立刻蒙了。想一想,我们没有看过《魔法亲亲》这些帮助克服上学焦虑的书,也一起走了过来。没有特别去找讲勇气,谈励志,赞快乐的书,事到临头的时候,该咋样也都那样了。所以,这个“功能性”真把我给难住了。

      直到今晚,锵同学(小学二年级啦)又捧着雅诺什童话集,再次津津有味地看着,居然还没头没脑地主动对我说了几遍,“这个小猪很懒。不好。”我真是有点受宠若惊啊!要知道平时很难得听到他说出这么有针对性的评价,最多不过是“喜欢啊!”“都好看。”“就是喜欢!”……,想了解多点,那比挤牙膏还难。

      既然机会难得,就当然不能放过。很自然地,我就问:“为什么就说小猪很懒啊?”他就拿来书,挨着我坐下,边翻边指给我看,说:“你看,这只小猪,自己什么也不做,就知道玩。你看,什么都是小老虎在做,它就躺在床上。它就是很懒。”我一边肯定锵同学的发现,一边拿过作品集里的这本《你好,小猪》迅速翻看了一遍。

      故事是这样的,小老虎和小熊住在一起,分担着家务,过着规律的生活。有一天小老虎外出劳作的时候,遇见了小猪,小猪邀请它一起玩,结果小老虎当晚什么也没带回家,小熊没有说什么。在随后的几天里,小猪一直来找小老虎玩,小老虎很开心,甚至还梦见了小猪,但是,小老虎该做的家务一样都没做,小熊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后来,小老虎在一次外出采蘑菇的时候,去了小猪家,并留了下来,结果,每天都由小老虎外出做一切,小猪躺在床上享受着。直到有一天小猪胡诌一些话题的时候,小老虎想起了小熊,就跳出小猪家,跑回小熊那里,……最后它们又过起了规律的生活。中间还有点曲折的过程。而最后还有一个小尾巴。我觉得,这个故事里的小熊很像家长,小老虎很像孩子,而小猪就是来自外界的诱惑。小老虎经历了,醒悟了,所以,在故事的小尾巴里,他对蓝裤子的狮子说:“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怕。我们这儿什么都井井有条的。”

      这个故事可以理解为,从小就给孩子一个有秩序感的生活,形成规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那简直就是埋下了一根“指南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起到智能修正的提醒功能啊!从这个角度看,对不爱收拾玩具的孩子有用。但是,当我问:“你希望交到故事里面的哪一种朋友?”时,锵同学如是说:“我希望我的朋友是小熊,因为可以得到照顾。但我不希望自己是小熊,因为要照顾别人。(不过,在这里也补充了,他也曾挺身而出保护过需要帮助的朋友,却又强调现在是二年级了,大家都可以自己保护自己了。)”继续问:“你觉得你身边有没有类似它们特点的人?或者说如果让你象评价它们一样评价自己,你对自己是怎么看的?”锵同学想了想说:“我身边没有象它们一样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特点。我对自己的评价嘛,我可不可以不评价!”此时,我一直回想着他刚才说希望自己遇见小熊那样的朋友时满脸洋溢的幸福表情,所以就不追问这个问题了。

      故事从文字到图画都向读者透露了一个信息——“社会是复杂的,需要思考”。你看,除了小猪的胡扯之外,小老虎找小熊的时候,还问过的带帽子的鹅,换小熊来问的时候,就已经被挂在了狐狸藏身的树干上。在角落里,黄底黑条纹的牵线玩具见证了一些黑暗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对容易被外界诱惑的孩子,也会有点作用。于是,我又问:“假如你遇见象小猪那样的人,会不会象小老虎那样,被诱惑呢?”锵很坚定地回答:“不会。”我做了几种假设——如果他说给你好吃的呢?(没有什么比妈妈做的更好吃。)如果他说带你去玩电脑游戏呢?(没有什么比爸爸电脑里的游戏更好玩。)如果他说你可以什么都不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呢?(没有什么比在家里更舒服。)。听到锵同学这样说,真是老怀感慨啊!

      当然,这个故事甚至还可以从爱情的角度进行解读。如果说小熊和小老虎是一对恋人,一个默默承受,一个还不定性,当花言巧语的小猪出现时,小老虎就被诱惑了。但小熊没有放弃,直到小老虎醒悟。最后它们就经风雨见彩虹了。呵呵,桥段有点老套,但真理不怕俗气。

      这套书,刚买回来的时候,我通读过一遍,初读觉得很有趣,对雅诺什这个作者也不甚了解。那时,锵同学正在读幼儿园,直到他已经能自己翻看——听我读了很多遍的——《青蛙和蟾蜍》之后,我开始给他念这套书,他可不是乖乖的给什么就听什么哦,自己左拣右条,把几个封面颠来倒去地端详着,对比着,然后挑出最想听的,排个顺序,才轮到我这个“智能点读机”出场。现在想来,也许真该把他的排序给记录下来,可是一个人在有限的条件下带孩子,想做多点记录,也的确是不容易的事情。那时,就是一本接一本地读给他听,有时,他会突然要求停一下,或者回放一下,有时,也许读完一本后,要整本重新读一遍,直到他心满意足可以安心睡去,或者是我累趴下昏睡过去。但你要问他为什么,他就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讲“就是喜欢”“好听啊”之类的,再追问,“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之类的问题,他会想一想再回答,也会告诉你一点原因,不过,如果我得寸进尺继续问,他就会不理睬啦,甚至说“哎呀,不要问啦”。因此,借着开学的春风,今晚承蒙锵同学兴致高涨,主动与我呱啦,真是开心得很。

      其实,一开始,我是想记录我们读宫泽贤治童话集里的〈猫咪分局〉的。书是我买的,故事是锵看了目录后选的,因为我有点忙,就让他自己先看一遍,他汇报说看完了,我就顺便让他说给我听一下(话说,也就这个寒假,才用了这样的办法,让他不知不觉复述了几个故事给我听呢。),他真是简明扼要啊!——“就是讲几只猫的局里,有一只猫被其它猫欺负。最后,被路过的狮子看到,就解散了。”他这么一复述,倒是勾起我的兴趣了。抽出时间,一起读完,在一个阳光和暖的中午,我们边走边聊,回忆着故事里那只薄皮猫的遭遇,我发现,锵同学的是非观比我要来得高级点。比如,我会就——薄皮猫因腿肿不能去上班时,想到乡亲们的荣誉啥啥的——这个情节,提出“如果她放弃那样的想法,不去分局上班,会不会就能避免这些遭遇呢?”但是,锵同学就认定是那些欺负薄皮猫的猫不对,所以最后被解散是那些猫活该。此时,又联想到近两天,某好友使用某软件时的遭遇,除了大部分人“安慰”说你怎么那么不当心啊?还有一部分人居然点了“赞”。不由得想,如果锵同学是这个好友的朋友,可能就不会做出那些是非不分的反应了。

 

      我相信,任何书都是具有功能性的,而且,应该是综合性的功能。只是有些书里特别突出了某一种功能。在锵同学这个年龄的阅读中,一直都很有兴致地反复翻阅着诸如〈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夹鱼小面包〉〈别的国家都没有的〉〈幸福是什么〉……这类引发哲学思考的书。这类书能有什么具体的功能性呢?我想就是能让孩子“反复读,明是非”。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