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当当网搜索经典绘本时意外发现的,或是在单位采购图书时无意间翻到的,还是在看了某某书的推荐后去收了《第五个》这本书,我已经记不清了。只是我还记得2年前收《第五个》时的感觉。
当时我正处于疯狂收集荣获凯迪克大奖之图书的阶段,对于绘本的画风也是“挑挑拣拣”,只买我喜欢的笔触细腻的图画书。那时,我想如果自己不喜欢,念书给孩子时,多少会带入情绪,孩子也会感觉到妈妈的状态不好,也许会影响到和孩子的共读。因此,收到书后,我带着试一试的心情准备自己先读,再读给宝听。
一眼望过去,该书的封面并没有特别吸引我。然而,书中看似简单的图画和文字,像磁石吸引着我一口气浏览了全书。太棒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生动地刻画了面对未知时,孩子们的心理状态的图书。昏暗的房间内,排排坐着5个受伤的玩具,仅有一盏简易吊灯为他们照亮。房间内有一扇门,从门底下露出一些暖暖的灯光。“门开了,出来一个”,从门里出来一只瓢虫,“进去一个”五个玩具中的第一个走进了房间,“还剩四个”。剩下的四个玩具继续坐着。“门开了,出来一个”,第一个玩具高兴地走出来,“进去一个”第二个走进了房间,“还剩三个”。……如此往复。当看到最后一次门打开,鼻子断了的木偶脱帽对屋内的人说:“医生你好”时,相信每个读者都会会心一笑。
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被作者演绎得扣人心弦、欲罢不能。好像小时候学校里体检,大家排好队,等着医生点名,被叫到名字的同学,由老师领进房间做检查。在等待点名的时间里,大家有点不安、有点兴奋,有时伸长脖子张望,想像着屋内的情形,有时互相小声讨论医生会怎么检查啊,偷偷捂着嘴笑。“王**!”“到!”“***准备!”到自己的时候,心底多少有点害怕,可又不得不去,看看同学们的表情,有幸灾乐祸型的,有漠然的,有知道下一个会是自己紧张地走来走去的。这一幕和《第五个》里的情形是多么地相似。
作者把一种难以讲述的心理体验,完美地呈现给孩子。作为成人,我不止一次地忍不住打开这本书,因为我也清楚地记得,当我面对未知时的心理状态。通过一次又一次地阅读,自己似乎能从书中获得安慰,有一种“放下心来”的感觉。这种心情随图画上下波动的阅读体验,在我读其他绘本时比较少见。
我本想更多地了解本书的作者,可是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京东、卓越、当当的网页一一搜索下来,竟没有一个网页能详细地介绍作者,只有“恩斯特?杨德尔(Ernst Jandl),1925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2000年6月病逝。当代最著名的抒情诗人,其作品还被收录进中小学教材。曾荣获德国最具声望的文学大奖:各奥尔格-毕希纳奖、奥地利国家图书奖、克莱斯特奖、法兰克福广播剧奖等多项影响力较大的文学奖项。诺尔曼?荣格(Norman Junge),1938年出生于德国基尔,目前为自由艺术家。其作品曾荣获特罗伊斯·多佛尔绘本奖。他和恩斯特?杨德尔合作的作品还有《越拉越高》、《奥托的小狗》、《对立者》”等类似的内容。
我不禁揣测着,是否作者也是个“体验派”,是用心情记录每一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