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冈达英的《自然图鉴》是我在儿子上幼儿园中班时入手的。
因为他比较喜欢大自然,我们经常去公园绿地上玩耍,经常会遇到野花野草野菜,他还特别喜欢去乡下老家,我们的老家是很地道的农村,房前是大田,屋后是小河,院子周围有竹林,菜地里各种小虫子也特别多。他经常问这问那,我这个当妈的又没有太多这方面的储备,只好跟着一起学习。
当时他还不认识多少字,所以在宝儿妈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套图文并茂的《自然图鉴》。书到家后,儿子和我都是如获至宝,儿子看图我读字,有空就带着书去野地里对照着去认识各种我们能遇到却不知名儿的动植物。
这套书里儿子最喜欢《我们的果树朋友》,因为这本书中有很多果树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即使见不到的树,有些果子也能经常吃到。这些都跟他的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他探究的欲望很强烈,在中班到大班翻阅频率特别高。阅读目的基本是找相同,在书中找自己见过的、吃过的果树朋友,找一些不能吃的有毒的果子去记住,因为他怕自己中毒哈!
书中描述的文字,都是以“我们”开始来给读者进行讲述。或是用“你”来称呼读者作出提醒,让孩子感觉到有一个很熟悉的亲密伙伴与自己一起走在大自然里,一起去认识和了解各种动植物。
儿子上小学以后,这套书他还是会经常翻出来看。他最喜欢红色的果实那一页,他还告诉我,不是所有的瓜都能吃,“王瓜”就不能吃果实而只能吃叶子。还说有些果树上有刺,需要带着手套才能去摘。当他边看着书上的图谱,边讲述上面的文字时,我看到他正身临其境地享受着收获的快乐。
除此之外,书中不只是简单的植物特征描述和介绍,在书的最后,作者还教小朋友如何栽培、玩耍、烹调这些植物和果实。这种延伸就把孩子、书和现实生活串在了一起。我和儿子一起按照书后的菜谱做过《果酱》和《薄煎饼》。我们一起去河边采来桑椹,回家后由儿子按照书中的指导来准备材料和工具,然后清洗,熬煮,最后存储。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现在儿子三年级了,最近我们又把这套书拿出来看,他依然兴趣浓厚。我们一起上网搜索,看看松冈先生这两年有没有出新的书,搜索之后我们发现了一篇博客,是博主亲自拜访松冈先生的记录,我和儿子一起跟着博主去认识了一下绘画与生活中的松冈先生。了解了松冈先生制作自然图鉴的详细过程。
儿子告诉我,他看了这套书和这篇博文明白到:勤于观察,就能有所发现。
一套书看了四五年,儿子从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也在生活中运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去实践,并且还能发现一些生活道理。儿子这样的一个认知过程,让我对“童书的功能性”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3-4岁时看这套《自然图鉴》,是在满足孩子生活交流常识期的要求,满足了他对生活中常见的事和物的了解。
5-6岁时看这套《自然图鉴》,是在满足孩子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他能在书本的指导下进行实践,通过这个过程制作出成功的作品,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认可,找到了自信。
7-8岁时看这套《自然图鉴》,是在满足孩子社会常识期的要求,他通过书本去更多的了解作者的生活和写作绘画过程,将书本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开始主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