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了几天,看到作业主帖已经跟到第2页了,再打开童话·幻想小站一看,有40页的小站文章啊!考虑到一般的阅读习惯都是从第一页开始,于是,我就从第四十页开始读起。不料,一读就读到两篇喜欢的故事,作者都是同一个,就是那只梦不醒的喵星人。为了做个取舍,特地叫来锵同学,旁听一下,结果,这个孩子在听完第一个比较长的故事后,直接回答:“我就喜欢这个故事。”几乎不容我继续读第二个故事,直到我说:“好,我知道你喜欢刚才那个故事啦。现在,可不可以请你也听一下第二个故事呢?”锵同学勉强同意,……谁知,他听完以后,居然很没立场地坚持说:“两个都好!两个都喜欢!最好,再念一遍给我听!”……看来,想偷懒是没机会了,只好自己努力地想啊想,想出点推荐理由来。
让锵同学都喜欢的两个故事,一个叫《绝对真实的月亮故事》,一个叫《街街街》。在读《绝对真实的月亮故事》时,忍不住就想起了舒比格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和《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里面的调调儿。但是,反复读一读,又觉得很不一样。你看看,月亮是怎么来的呢?是太阳为了教——孤单时无意中造出的——地球学习发光,而地球始终不投入,导致太阳“哎——哎——”声,结果,这些声音与这些声音的回声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月亮。乍一看,好象在讲“世界的一部分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再一看,却又觉得是在讲太阳是进行自我肯定的。读来读去,这一篇里,最喜欢第一节的故事。……当然了,我知道,作业要求推荐一个故事,我也不是要凑字数,或者贪图附加分,刻意要选两个故事来谈,这不就是偏巧就遇到了两个喜欢的故事嘛。那就顺便提一下,也刚好可以说明一下我是有做筛选的哦。
《街街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有居民跳着走的梳子街,有居民热情淳朴的火山街,有无需思考的吊瓶街,有千变万化的纸街,有好玩的叶子街。刚看完梳子街,读到火山街的时候,我想起了《吃六顿晚餐的猫》——里面恰好有两条相邻的街,而两条街上的居民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处世哲学,也就造就了吃六顿晚餐的猫在两条街上的不同境遇。想不到,火山街并不是故事的终点,故事里的一家人又意外地踏上了搬家的旅途,直到叶子街,故事还没讲完。这时,我又想起了《寻找家园:18个奇思妙想的家》那本书。而就在我读着每一条街的故事时,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幅幅关于那些街道的画面。
——高而直的房子林立的梳子街上,表情冷淡的居民跳着行进,只有那辆没有轮子多用途的清洁车,靠着软软的底座向前推移,这里的邻居关起门的时候,也会有说有笑,但是打开门时,连送到嘴边的红烧鱼也不能令他们开心。
——因为意外而到达的火山街,非常荒凉,但居民却热情淳朴,不仅帮助这一家人安置居住的房子,还教他们谋生的手艺。
——最难描述的吊瓶街,刚开始我以为每个居民都想瓶中世界那样住在一个小吊瓶里,后来才发现,是每个居民通过针管给自己的身体连接一个吊瓶,通过这个吊瓶可以获得梦寐以求的一切。
……
每条街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每个小故事都体现出喵星人特有的想象力,这个《街街街》真是越读越喜欢,唯一的遗憾就是喵星人留在故事最后的那个“待续……”。我想,这样的故事是具有先进的儿童观啦!通过一家人中的“我”的视角,带领着大小读者去参观每条街的角角落落,然后呢?然后就是自己思考啦!看完了,当然就会想象啊!嘴里念叨着那么别致的街名,脑子里想象着那些街道的样子,来往的居民,……还有街与街之间在“不同平面”的交错,……然后,你一定会想到一个问题——“如果那是我,我会选择在哪条街上定居呢?”,或者“我希望去什么样的街上历险呢?”……
如果说,像这样一篇充满想象力,又能激发大小读者想象力,并启发其自我思考的故事,还不算具有先进的儿童观,那我就真不知该怎么办了。或许,去那几条街里轮番住一下,是个好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