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星评:
内容星:★★★★
形式星:★★★★
总星数:★★★★★★★★(八星)
评语:
玛丽阿姨回来了!当我满怀希望地打开邮包,取出这套最新出版的玛丽阿姨系列丛书的时候,可以说,一瞬间,不禁忽然有了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觉——这个玛丽阿姨,还是我记忆中那个清清淡淡、自然不羁的玛丽阿姨么?花哨的封面,还有封面上那面无表情的玛丽阿姨呆滞的目光,几乎让我没有了打开书籍来阅读的欲
望。所幸,我还是把它打开了,所幸,我还是在那陌生的包装下面,又重新找到了我那久违的翘翘的荷兰玩偶鼻子,还有那永远带着两块红晕的可爱脸蛋。插图仍然
是原版的,和80年代出版的玛丽阿姨几乎是一模一样(当然,排版顺序是变了一些),可为什么就非要将封面单独处理?这是新版玛丽阿姨给我留下的第一个疑
问。
接下来,捧着我的新书,开始重温那一个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好笑故事。可是,还没有五分钟,我就渐渐感到自己的胳膊有点不对劲,阵阵
发沉、阵阵发麻……这也难怪,捧着一本比大块板砖还厚的书,它们能不觉得累么?可我纳闷啊,自己以前看玛丽阿姨怎么就没这样的感觉?于是,又上书架翻出了
我那本老旧的《玛丽阿姨回来了》,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新版书要比老版书厚上三倍还不止!文字是一样的,插图是一样的,为什么厚度竟然差了这
么多?为什么要把一本原可以如旅游手册般轻巧的童书,做出牛津大词典般的体积来(难道是想给现在缺乏户外运动的孩子提供锻练身体的器械)?这是新版的玛丽
阿姨留给我的第二个疑问。
一边看书,一边活动胳膊,终于,将五本“大书”一口气攻读完毕。玛丽阿姨毕竟没有让我失望,虽然有人批评特拉芙 斯,每一本续集都是重弹一遍过去的老调,但是我以为,老调只要弹得好听,多弹几次又何妨?更何况,虽然每一部玛丽阿姨的故事结构相似,但细节上的处理还是 各有特色的。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是如何渐渐走向成熟。第一部的故事,大都有一种随心而动的偶然性,或者说,缺少文学上的精雕细刻。玛丽 阿姨来到班克斯家,完全没有任何伏笔,就这么忽然地来了,而后,去见伯特,去贾透法叔叔家,去鸟太太那儿,几乎都是因为一个原因:吃茶点。在动物园那一 章,描写孩子们开始奇遇的一段几乎是有点草率:
简和迈克尔记不起有哪一个晚上这么早就上床的。玛丽阿姨很早就关了灯,走得飞快,好象全世界的风都集中起来把她吹走。他们刚躺下,就听到门口有一个很轻的声音叫他们。
“一个很轻的声音”,这就是从真实到虚幻的全部过渡了,而在《玛丽阿姨打开虚幻的门》中,同样一个过渡的声音,却用了整整10段来描写:
丁东!丁东!丁东!
忽然,在寂静的夜里一连串钟声响起来。
从每一个钟楼和教堂尖塔处,钟声响起来了。城里所有的钟响应着,钟声飘过公园传到胡同里。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它们丁东丁东地响。人们靠在窗台上,敲响他们的吃饭钟。没有吃饭钟的就敲响他们的前门门槌。
卖冰淇淋的沿着胡同走来,起劲地按响他的自行车铃。在布姆海军上将家花园角落里,一个轮船的钟在寒冷的空气中当当地敲响。隔壁拉克小姐家起居室的小早餐铃丁零丁零,她那两只狗也瞎起哄,汪汪乱吠。
丁零丁零!当啷当啷!汪汪汪汪!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打钟摇铃,声音在寒冷黑暗的半夜回响。
接着,忽然之间,一切静下来了。在严肃而深沉的寂静中,洪亮的报时钟声敲响了。
“当!”大本钟。敲响了。
这是半夜12下敲钟声的第一下。
就在这时候,儿童室里什么东西活动了。接着响起了嘚嘚嘚的蹄声。
实
际上,从第二部开始,作者就更注意细节的刻画了,玛丽阿姨的再次出场可说是煞费苦心,一句“卖冰淇淋的推着车子走来走去,铃铛丁令丁令地响”,一只飘扬在
天空的黄绿色的风筝,立刻给全书带来一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活力,然后,气球、新生婴儿、木头布谷鸟、纸星星,甚至包括带玛丽阿姨离去的旋转木马,都透
露出一片活泼泼的、脆生生的、带着希望的好心境。到了第三部,那些细节的描写则又全带着些含有离愁别绪的秋日气息,不论是看国王的猫,还是大理石男孩,都
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当所有的童话人物从书里走出来,和迈克尔、简一起旋转舞蹈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一次告别童年的典礼,纵然这里也有欢庆、有笑
声,可那扇被炉火映射在玻璃窗上的房门毕竟不会再打开,美梦难再、人去无返,我们也不得不在最终来临的沉寂冬日里学会自己长大……
其后几部中短篇,自然有强作续文的嫌疑,但回忆总是美好的,即便是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同一个人、同一些事,在这些往事中,仍然会不经意地散发出一阵独特的芬芳。于是,即使同样是秋天,也显得春天般的动人了:
早晨的空气清新湿润,小鸟在唱它们的秋天之歌。公园管理员正在向他们走来,帽子上插着一朵迟开的玫瑰花……
然而,虽说这五本书同是出自任溶溶的译笔,但后三部译文和前两部译文相比,我感觉还是有些差距的,这倒不是指翻译上的风格而言(一个翻译家的风格也可能会随年龄变化的),而是指语言的流畅度,以及语法上的严谨和准确。比如简和鸟太太的影子所说的那一段话:“这个……它们穿过东西,不是什么具体东西做成的,是没有东西做成的……”“没有东西是没有东西做成的,亲爱的。它们就是为了要穿过东西——穿过去,从另一边出来——这是它们聪明之处。”(《玛丽阿姨的神怪故事》第六章“万圣节前夕”),什么意思,你听懂了吗?反正我是有一种被鸡骨头卡住了嗓子的感觉。而简说的另一句话:“又唱又轻轻呼啸。”(《玛丽阿姨打开虚幻的门》第六章“高潮”)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唱”和“轻轻呼啸”是怎么同时由一个声音发出来的?又比如,在《玛丽阿姨在樱桃树胡同》这个短篇里,对太阳的一段描写:“它的倒影从泉水、湖水和窗玻璃上面,甚至从它熟悉的樱桃树胡同那些树上悬着的成熟樱桃上面反照到它那里。”“反照到它那里”?反照到哪里?太阳的倒影反照到太阳上?当然,有些地方也不排除是编辑疏漏了一些错别字,比如“公元里不许玩音乐和叫卖!”但 是,不论是翻译还是编辑,出现这样的差错,我以为都是对读者极其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众所周知,读童话书的还是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偏多,而他们对语言修辞上 的逻辑性都还没有完全掌握,难道你能指望他们会把一本童话书当作改错订正语法的习题集来做么?如果说,这些差错是翻译作品中难免要出现的,可在《随风而来 的玛丽阿姨》和《玛丽阿姨回来了》这两本书中,却并没有这样的问题啊,或者说,即便有,也要比后三部少得多,少到我读了十几遍都没发现。这种译文上的明显 差距,是新版的玛丽阿姨给我留下的第三个疑问。
虽然疑问很多,但是玛丽阿姨系列作品,仍然是近来一段时间,我读过的最好的童话了。实际 上,将这套书放上书架的一刻,我的心里是有些失落的,每每读完一本好书,我的心里都会有这样一种失落感,因为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再读到这样的书,再进入这 样的梦的机会了。我们需要玛丽阿姨一次次地回来,其实,不也是因为现实中,可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