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01月

献给浪流的你:(一)爸爸妈妈的名字

发布者:吴启升

        这些短篇是我在离开学校的那半年写成的。那时,铺满灰尘的方格回路被一股风吹拂起,因着冲动,我写下了一些记忆的文字。尝试投了几次稿,都没有回音,怕是这些文字和情感真的成了过去,不能和起现代社会的一股小浪。但是,不管社会如何的发展,过去不能成为一个被时代淹没的词,即使是把这些情感写出来以后。就像吃的早餐会对午饭和晚饭有牵连一样,过去对现在和将来,也意味着另一份生命,有可能是了断后的新起点,有可能是延续,更多的是迷糊与理智掺杂的大杂烩。而回忆的精妙在于,能在大杂烩里发现闪闪发光、味道特别的那么几粒。我的精神上是属于乡村的,我想很多人有和我一样的打算,我们是要回到乡村的。谨以几篇简单的文字怀念那些还没有过去的乡村童年生活。

 

爸爸妈妈的名字

 

在我们乡村,讲的是方言。在学普通话前,我们极少用普通话中的词语,就连“爸爸”、“妈妈”这样的称呼,我们也有自己的方式。

我们兄弟姐妹称呼爸爸“兜兜”,称呼妈妈“五嬷”,至今这些称呼也没有改变。甚至,大嫂和妹夫也跟着我们一起叫“兜兜”、“五嬷”。当熟悉的邻里跟我提起我的爸爸妈妈时,他们不用“爸爸妈妈”这样的词,而是这样问:“哎,你的兜兜在家吗?”,“晚上叫你五嬷来我家吃饭”。在我们的方言中,增加了“兜兜”、“五嬷”两个词语。

这“兜兜”、“五嬷”是怎么来的呢?

等我稍微长大一点才知道,爸爸的小名叫“火火”,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称呼爸爸“火之兜”,妈妈跟爸爸结婚后,也跟着叫“火之兜”;妈妈的名字叫“五秀”,外公外婆、舅舅姨妈称呼妈妈“五秀嬷”,爸爸也跟着叫“五秀嬷”。也许这样叫,显得亲昵些。大概是从大哥开始,听惯了爸爸被称作“火之兜”,就简称爸爸为“兜兜”;妈妈的专有称呼 “五嬷”大概也是这样来的,我们从妈妈的“五秀嬷”称呼中,记着了“五嬷”首尾两个字。这种称呼方法从大哥传给了二哥,又传给了姐姐、我、妹妹,最后在兄弟姐妹中形成了对爸爸妈妈统一的称呼。当我们在外学习、工作打电话回家时,要是爸爸接电话,我们都深情的喊一声“兜兜”,要是妈妈接电话,我们都甜甜的叫一句“五嬷”。

除了我们家的“兜兜”、“五嬷”,还有二叔家的“奶奶”,这个“奶奶”不是祖母,而是妈妈。这大概是因为,幼时的堂哥堂姐在喝奶时听到婶婶的“吃奶”后,渐渐地把“奶”与“妈妈”画上了等号,自然地称妈妈为“奶奶”。这是年幼时形成的称呼,不过,过了三十多年,“奶奶”的叫法也没有改变。此外,还有称呼自己爸爸“满”的,大概是从小受我们称呼他爸爸(我们的满叔)“满满”的影响;称呼妈妈“莲”的,大概是因为他们的妈妈叫“桥莲”,他们从“桥莲”中取后一个字来称呼妈妈。

我想要是在家长运动会上,给爸爸妈妈们加油,我们不会都叫“爸爸/妈妈,加油”,我们会喊“加油,兜兜/五嬷/奶奶//莲……”,这样给自己爸爸妈妈的加油声便不会混淆了。

当回到家乡看到年轻父母在跟自己的小孩说普通话时,我不知道,这些孩子能不能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个山村炊烟般的称呼。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