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12月

[旧时月色] 为什么读经典

发布者:七弦

                                                        为什么读经典

                                  原作于2011.9.30  修改于2013.12.28)

 

曾和朋友在阅读坛讨论,有人说:成人阅读消遣一下,打发时间就可。成年人了,是自由阅读人,读书按照自己喜好来选择,没必要去读自己不感兴趣不喜欢的东西。诗歌不喜欢也没必要读...--这个,这个...我不太同意。

 

正是因为成年人了,阅读更自由了,反而需要去涉及很多自己年少时因偏见或因固有习惯形成的阅读趣味之外的读物。正如我在我的私塾小课堂里一再说的,除了读契合自己思想的经典,更要读与你思想相反的经典,它会扩充你的内存容量,突破你的局限,增加拓展你的维度,会帮助你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体系。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困境,都有内心深处隐秘可能自己都不为所知或一闪而过忽略但又是很重要的需要。

这些年,我对少时父母长辈教导的“活到老学到老”有切身的体会。

 

还有现在很多父母常说的和孩子一起成长--现在,我认为这句话有一些毛病和问题。很多时候,是父母需要突破以往自身的局限重新成长,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孩子本身比父母成长得要好,所以,这也是我常和一些重视亲子阅读的父母说,自身的阅读更为关键,有时不见得一定是即时为孩子,而更多的是为我们自己,它也为解决我们童年遗留的问题或人生某个阶段或当下的一些疑问和需要满足。这也是我不同意成年人的阅读只为消遣打发时间就好的原因。

 

我有个忘年交,这位爷爷的阅读,绝大部分都是在提升更新自己,他儿女这一代和他孙辈这一代的东西和思想等等方面,他都努力在了解,理解,重新学习和重新思考,非常令我敬佩。我说的一些书,比如《少年小树之歌》《佐贺的超级阿嬷》《窗边的小豆豆》《无言之美》(朱光潜),莎士比亚,他老人家都会去找来读,而后写来读书笔记与我交流。

 

还想到我一个旧同事,那时刚工作,记得单位里来自天南地北的一群大学生大都忙着如何赚钱,玩闹,轰轰烈烈谈恋爱什么的。但这个同事常常游离之外,我几次发现大家在夜游玩耍的时候,他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读书,我有时加班,俩人就聊几句,问同事在读什么书,我到现在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读的是房龙的《宽容》(说是重新在读所有房龙的作品),同事会和我简单聊聊正在读的书,告诉我,他对当下社会的一些困惑,想再读读好书,找到启迪。当时我很震动,觉得一个人能这样沉静读已经不大能读进去的书,很不一样。

 

这些年我越发深切体会到,从学校毕业了,工作了,以后结婚了,为人父母了,再去重新读经典,甚至读一些自己以前不爱读但又是非常好的书,是极为重要和需要的。这时候,我们已有一些人生经验和阅历了,重读经典名著,领悟也会另有一番境地,更能体会纯粹的学习快乐。

 

八十年代诗歌风行、充满理想主义的纯真年代一去不复返,但我现在仍是爱读诗歌的,想到这段病中的日子,因为睡眠不好,作息混乱颠倒,于是,几乎每天我都和好友,消弥于时差,天天在手机上互发诗歌或读诗(语音留言)分享,诗歌真是表达人最微幽最细致的感情和心灵。那些古典经典诗,永远在我心中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阅读也如美食,我对自己和孩子的阅读是有自己想法的,就是最好有自己的偏爱和癖好(这可以持之以恒地享受其中趣味,并有内在动力深入钻研),但不能太挑食偏食。我自己成年后的阅读,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自己能不断突破旧有的局限和偏见。

 

如果想读,就读经典吧,就读名著吧,如果再有疑问或自问:为什么要读经典?任何人无法回答你,但可以去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中自己找答案。


要读书有一百种理由,也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那么不读书就会有一百零一种理由,或是零理由。无论读与不读,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世界如此之大,可以包容任何读与不读。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