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宮崎駿?」在《風之谷》上映過後,再沒有人問這個問題了。

 

陸續而來的《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等等作品,令宮崎駿聲名大噪。

 

不過,在《風之谷》之前,其實宮崎駿已經渡過43個年華了,而他已有21年從事動畫製作工作的經驗──那不是一個短的歲月,但他終究還是捱出他的出頭天了。

 

然而,宮崎駿那寂寂無名的43年,發生了什麼事呢?這個動畫巨匠,經過了怎樣的挫折、考驗,最終才走到了《風之谷》,並開設 GHIBLI 工作室?也許,想完整地了解宮崎駿的動畫製作生涯,我們可回溯至宮崎駿尚未成名的前半生。

 

動畫靈感 是童年回憶的一點一滴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展開著激烈衝突──那時有一名日本軍官在軍隊說道:「不想去的人就提出申請。」原本,這只是用來激發士氣的技巧,但 有一個士兵真的提出了申請,還公開聲明他不願意上戰場,原因是「有妻子和襁褓中的嬰兒要照顧」。最後這個男人的確如願以償毋須為國捐軀,卻成為了飛機製造 廠的廠長,並負責在太平洋戰爭中製造軍機所需零件,在戰爭中撈了一大筆──這個矛盾的男人,就是宮崎駿的父親。(想來,宮崎駿或許因童年時代在飛機製造廠 的環境中成長,所以才會對飛機及各種飛行機器情有獨鍾吧。)

 

宮崎駿提過,他從小便認為父親是個錯誤的示範,自己也從沒有和父親認真地討論事情。他除了評價父親是個喜歡在女人堆中打滾的人、能與矛盾和平共處的人、馬 虎度日的人,亦為一個低劣的現實主義者。父親認為做人的道理、國家的命運,都與自己無關──這恰恰與宮崎駿對人的關懷、對反戰的執著大相逕庭。又或,由於 他對父親的價值觀抱有羞愧感,所以更堅持自己應該遵從正義──若是有如此傾向亦未可知。

 

這位男子娶了一名女子,那位女子在1941年生下了宮崎駿,並在他六歲的時候患上了肺結核。亦因此,他們一家因為母親必須接受治療,所以時常需要搬家。由 於母親九年離家治療,除了童年時缺少母親的陪伴,幼小的他亦需要負上照顧弟弟的責任。當弟弟們吵鬧之時,宮崎駿便會邊為弟弟畫圖,邊講故事,而以安撫他們 ──想這也是宮崎駿對繪畫產生興趣的伏線。

 

這段童年經歷,影響了宮崎駿日後創作《龍貓》。吉卜力長篇動畫製作人鈴木敏夫當時覺得那個身兼母職、異常成熟的小學生小月非常不自然。那時宮崎駿突然生起氣來,並說:「明明就有,世上一定有那樣的小孩,而我就是那樣的小孩!」

 

創作的原點 為兒童描繪的動畫


要說宮崎駿對動畫的熱情,大概在其準備入學考試的時候萌芽的。那時的他承受著讀書的壓力,又對異性有強烈的憧憬,於多方面都被壓抑。於是想要發洩的青少年 便會想要「擁有自己的世界」──一個連父母也不知道,只為自己所擁有的天地。懷抱著對失落的世界之嚮往,或一種對童年時代有著懷舊心情的「鄉愁」,動畫成 為了填補他生活中的不滿足之重要存在。

 

想來,這種對生活的不滿足,與其童年時代有著很大的關係吧?宮崎駿小時候是個乖孩子,依父母意思生活,他幾乎是沒有意識的。他長大以後,才發覺這樣生活其 實很恐怖。直到青少年階段,或因為反叛心理驅使,他發覺不能再當以這順從的姿態過活了。他意識到自己必須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要自己站起來才行。那種 心態令他用力去壓抑兒童純真的本質,再加上應考時期心情低落,於是便變得憤世嫉俗起來。

 

在他準備升學考試的那段黑暗期中,他剛好遇到劇畫雜誌的誕生。那時的作品大多描繪著世間逆境,充滿著恨意與不快,最後雖然都沒有什麼圓滿的結局,卻讓當時 活在水深火熱中、身為考生的他,看得異常痛快。那一些連環漫畫,激發了他內心的共鳴,讓他感到「有趣」。在那時,他決定將來要以畫畫為生,也嘗試畫出那樣 憤世嫉俗的作品,卻還沒有明確的生涯規劃。

 

就在他高三的時候,1958年,他愛上了由東映動畫所製作的《白蛇傳》──沒有女朋友的他,對美得令人心痛的白娘子一見鍾情,而致一連三天往電影院跑,為 的就是再見白娘子一面。《白蛇傳》的重要之處,是它醍醐灌頂般的令宮崎駿思考,自己是不是應更坦率地去表現自己認為的好與美呢?

 

「看完電影之後,我幾乎是失魂落魄的晃蕩在飄雪的回家路上。和她們崇高的專情相比,我的不上道顯得何其不堪,而那種自慚形穢的失落,讓我蜷縮在桌爐邊哭了 一整晚。說是考生抑鬱的心理也好、青春期發育不全的惶恐也好,甚至說我濫情得很──總歸是一句話:『白蛇傳』在我年少稚嫩的心中留下了非常強烈的印象。

那部電影讓我對自己有了很多新發現。立志當漫畫家的我,一味描寫低俗的流行戲劇,是多麼愚蠢的事啊!而我嘴裡說著憤世嫉侷的話,其實內心渴望著純粹真情的 世界,就算是濫情的靡靡之作也能打動我的心。我再也無法否定自己,其實我渴望能夠肯定這個世界。」節錄自〈關於日本的動畫〉,收錄於《出發點 1979~1996》

白蛇傳

《白蛇傳》故事來自中國民間傳說,為白蛇精修煉成人形與凡間男子許仙墜入愛河的故事。此為日本首部彩色長篇動畫,可謂日本動畫製作的里程碑。

 

而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心中,想要在動畫中表現的,對「好」與「美」的肯定──其實就是孩子們的天真純樸和大而化之。然而他覺得,孩子們的純真和寬容,或會受 到父母親無心的踐踏,於是他開始想要製作「孩子,別被父母親吃定了!」的作品,要他們學習自立。這一種鼓勵孩子獨立的精神,是宮崎駿許多動畫的基調,不論 是《魔女宅急便》、《千與千尋》等,都表現得非常明顯。

 

《白蛇傳》啟發了宮崎駿主要以兒童作為對象的創作生涯。在不同階段中,宮崎駿有著不同想法,有曾想過創造自己童年想看的作品,也有想創造給自己兒女觀賞的作品;但從不偏離的是,為兒童創作的軌道。

 

「每當有人問:『你為什麼會製作兒童動畫?』我總會說,是因為本身的體驗。我完全不記得十二、三歲的時自己。也就是說,我覺得自己在十八歲之前,幾乎都躲 在房間裡亂吼亂叫,一心一意只想要忘掉一切,也因此真的忘掉了一切。我的內心是一片空白……我當時為什麼沒能(把想說的事情)說出來呢?正因為自己有過那 樣的經歷,所以才不想讓後來的小孩重蹈覆轍,而希望他們能夠勇敢地說出來。」節錄至〈從密室中逃脫〉,收錄於《出發點1979~1996》

 

想這也大概緣於他不甚完美的童年回憶。他也曾經承認,想為兒童創作,乃是源於一種補償心理。

 

雖然宮崎駿喜歡《白蛇傳》,但是看著看著,一種覺得「這部作品是騙人的」的感覺,卻浮現在心頭。這緣於作品為了突顯許仙和白娘子的悲劇性,忽略了其他角色性格上的刻劃。這一個缺憾令他開始想:「如果是我來做,我會如何如何……」這成為宮崎駿想製作動畫的起點。

 

然而,美夢總是沒有這樣容易實現的──縱使滿腔熱血,為了滿足家人對他的期望,他還是進入了學習院大學,修讀自己毫無興趣的政治經濟學,專攻研究的是和動 畫風馬牛不相及的「日本產業論」。當時學校沒有漫畫研究會,宮崎駿唯有加入最為接近的兒童文學研究會。這一段讀大學的日子,是宮崎駿的「漫畫修行」年代 ──他認真專注地繪畫長篇漫畫,也有投稿或毛逐自薦,但出版社看都不看便回絕掉了。

 

工作亂七八糟卻好友群集的東映動畫時代


直到1963年,宮崎駿從大學畢業,便立即投身東映動畫,實為與漫畫作個了斷,但亦因此他踏出了自己創作動畫的第一步。他在東京練馬區用6000日圓的價 錢租下了一個僅僅四帖榻榻米的小房間,以19,500日圓的薪酬,展開自己年輕時代的動畫師生涯,第一部參與的動畫製作為《汪汪忠臣藏》。

他在東映動畫中參與了多部動畫的工作,當中各作品的參與程度亦有異。似乎列表說明會較清楚:

1963年:《汪汪忠臣藏》(動畫)
1964年:《少年忍者風之富士丸》(原畫協助)
1964年:《格列佛的宇宙旅行》(動畫、原畫)
1968年:《太陽王子 霍爾斯的大冒險》(原畫協助)
1969年:《穿長靴的貓》(原畫)
1969年:《飛天幽靈船》(原畫)
1971年:《動物寶島》(構思、原畫)
1971年:《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原畫)
(引自「維基百科」)

 

《太陽王子 霍爾斯的大冒險》由高畑勳執導,為一長篇歌舞動畫電影。雖然當時票房慘淡,但其實獲得不少正面的評價。

在參與東映動畫的時代,他認識到了高畑勳、小田部羊三和太田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