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weibo.com/3216357303/A8CFLnF8J
作者:楼武挺
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为什么译得这么慢。谁不想快?但译出来和译得好,完全是两码事。如果只是译出来,我也能日译几千字,但要译得好,译得传神,日译一千多字已是极限(小说)。为什么这么慢?因为,做翻译越久,越能体会到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不敢有丝毫马虎。日日翻译、看书,时间有限,下面只略述几点。
翻译速度慢,因为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翻译毕竟是“戴着脚镣跳舞”,要受原文束缚,由不得人“率性而为”,天马行空。自己写的话,一天多少字,没有定数;但翻译的话,要想译准确、译好,很难快起来。厚厚一本书,总会遇到语言、文化等各方面的难点。读者可以“不求甚解”,但译者必须字字落实,“言必有据”,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些作品,原文存在大量模棱两可的地方,连母语国家的人都不一定理解得对,译者就得更加谨慎。有时,光是为了彻底理解一句话或某个词(比如某种器物),就得花费一天甚至几天的工夫,到处查资料,四处请教别人。这种时候,任你中文“下笔如有神”,也只能老老实实,一字一句地推敲。
翻译速度慢,因为翻译一部小说就像雕刻一件艺术品,需要考虑无数细节。小说中,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点睛之笔,译得传神,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否则,只能译出“机器人”。但要译得传神,需要考虑太多的因素——对此,上条微薄已大概说过,不再赘述。这就像雕刻,需要用心揣摩,仔细斟酌。纵使学富五车,才思敏捷,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敏感的心,也不一定译得好。
与对话描写一样,小说中的其他各类描写也都极为重要。环境描写往往起烘托气氛、折射人物心境、预示情节发展等作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可能还会隐含作者的感情。因此,翻译各类描写时,同样需要用心揣摩。比如,翻译环境描写,需要考虑时令、景物、色彩是否一致;整个画面的基调是悲伤的,还是高兴的,是灰暗的,还是明快的,等等。翻译动作描写,需要考虑各个动作的先后顺序、衔接、轻重、缓急及做动作之人的心境,等等。翻译外貌描写,需要考虑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所处场景、作者对该人物的喜好,等等。翻译心理描写需要考虑的因素,类似对话描写。
以上所举的,只是针对小说本身而言。除此以外,翻译时还需考虑作家、写作背景、语言、文化等各种因素。
翻译速度慢,还因为译完之后需要精心打磨。就我来说,译出一段话之后,可能需要花更长的时间进行思考,问自己一系列问题:是否考虑到了各种因素,是否每句话、每个词都译到位了,是否存在漏译,是否发挥太过;中文是否朗朗上口(我都是一边译,一边在心中默念;译完全段之后,连起来默念四五遍,甚至去阳台大声念,以消除任何不顺口的地方;要是修改了其中的某个句子、某个字甚至某个标点,改完之后,会整段通读几遍,看看修改之处是否与整段话完全融合);是否还有更加简练、更加地道的表达方式;是否还能再删除几个字,标点是否规范,词语搭配是否正确;前后句的衔接是否存在问题,全段的逻辑是否明晰;该强调的地方是否强调了……这样下来,翻译一段话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一天最多也就译四、五段(中等长度的段落)。
总之,翻译速度慢,并不能说明译者水平不行,就像雕刻师,哪怕技艺已达炉火纯青的至境,下刀时肯定也得比了又比,想了又想,慎之又慎。很多时候,慢或快,与水平无关,而与态度有关。如果一个人真的把某样东西看作自己的生命,他绝对会小心翼翼,不容许出现任何闪失。
最后说一句话,如果只把翻译当成文字搬运,日译几千字甚至上万字,完全有可能;如果把翻译看成艺术,想出精品,日译百字甚至一天只译一句话,完全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