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08月

(限成员)台灣文學作家系列 - 許悔之

发布者:阿茲特克

TitleLine


閩語
客語

許悔之本名許有吉,1966年生,台灣桃園人,臺北工專,也就是現在的台北科技大學化工科畢業。他從1989年起就從事文學編輯工作,曾經擔任過《中時晚報》、《自由時報》等台灣知名報刊的副刊編輯和主編,目前擔任《聯合文學》月刊和出版社的總編輯。雖然,許悔之從童年時代就喜歡看書,國小、國中時期就時常參加寫作比賽得獎,23歲開始擔任編輯工作,他的人生和看書、寫書、編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不過,儘管大半生歲月都和書有關,許悔之卻認為他的投身寫作並非受到天賦才能的加持,而是青春期反叛下的產物。他在就讀桃園著名的私立中學復旦中學時,覺得看什麼事都不順眼,覺得所有的人都不了解他,這樣的生活當然極端苦悶。為了從?結的心情中超拔出來,許悔之開始大量閱讀,渴望能從文學中找到宣洩的窗口。

漸漸的,在閱讀作品並且汲取書中的精華之後,許悔之不但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創作神經也被啟發了。有一天,他看見報紙上有幾行短短的字句,十分契合他的心境,這令他欣喜萬分,心想:原來,心情的起伏只需要幾行字就可以說得完啊!於是,他以最符合當時體內叛逆因子的表達方式,開始從事詩的創作。當時的許悔之正處於青春期的矛盾之中,他想訴說心中的感觸,卻又不願意把自己完全暴露在陽光下,而詩,可以用最隱晦、最含蓄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情境,可以發洩情緒,卻不必一清二楚。於是,在想說,又不想說清楚的微妙拉扯下,「詩」成了少年許悔之與外界溝通的最佳管道。開始寫詩之後,許悔之開始參加文藝營,和同樣愛好文學的朋友以詩相會,也在同好的號召下,在1985年創辦「地平線詩社」並出版詩刊,擔任總編輯,就這樣,許悔之一步一步的踏上了文學之路,也從此著迷於將神聖幻覺變成永恆的幾行詩句。

多年來走在文學路上,讓閱讀和創作成為和許悔之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他認為:閱讀是淨化、淘洗生命的過程,而以文學作總結是很好的樣態。許悔之說過:「閱讀」是他生命中感到最自由的時刻,他形容自己閱讀的狀態,就如同是處於《哈利波特》書中的隱形斗蓬裡,在享受閱讀的時候,其他所有的事都不會侵擾到他,也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感到恐懼。從小培養出來的閱讀習慣和對文學的喜愛,成為許悔之創作的養分,不過,他卻始終不認為自己是天才型的詩人。他曾經說過:不是天才的人如我者,還是要多閱讀。他也曾經剖白:往往會因為領悟得不夠,而在自己的創作中隱含他人的創作色彩在內。他更坦言:一直到第四本詩集《我佛莫要為我流淚》才找到自己完整創作的生命。事實上,許悔之早期作品固然有模仿的痕跡,不過,由於他在創作的同時,不斷謙虛的自省,並從書中、生活中汲取養分,而使他的創作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並得以擺脫年輕時期的探索與模仿,建立自己的獨特風格。

許悔之不僅是受歡迎的詩人,也是出色的編輯,對他來說,編輯也是在寫一首詩,於是,「詩」轉變成為他生命中的另一種狀態,讓許多生活片段都像詩一樣,等待著被觸碰、引動。他從事編輯工作多年,他認為:這份工作可以藉由文學彰顯人的價值,是他熱愛並且願意積極投入的終身事業。除了詩以外,許悔之也寫散文和童話,他曾經多次獲得台灣的重要文學獎,重要詩集有《肉身》、《我佛莫要,為我流淚》、《有鹿哀愁》、《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等。

文學花園

說明:

許悔之年輕時期的詩作純情浪漫,表現出急於尋找安頓的自我風格,直到出版詩集《肉身》、《我佛莫要,為我流淚》之後,他以宗教揭自我肉身與靈魂的詩風就此確定。許悔之善於從感官切入,把人的存在和內在心思加以解剖、反思,也擅長以佛家經典入詩,出現代人感官世界的掙扎、矛盾與懺悔。

原文:

有一種哀傷的獸

有一種哀傷的

鎮日喘息不已
蹲踞在
我的心頭
偶爾
牠伸出多涎
的舌頭
用一種低頻的
溫柔
聲調
呼喚秋風
撲撲的落葉
掩蓋我
我知道
那是行刑者的
苦痛
唯獨牠
才能成全我
牠呼喚風雷
要我把羊群
交付在牠手中
海水讓出路來
在沙漠中
牠對我顯示
無所不在的大火
牠說:來來!孩子
我帶你到
沈淵的盡頭
那諸神永不降臨的處所……
我拒絕
但是,我點頭

千分之一秒的流星雨

日蝕之際
土吸盡水
水吞食火
大火引爆群星
群星撞擊地球
不要用頭顱去
撞擊地球
善男子
這一次睡去

或者

也不過是匆匆一瞥
壯闊而又,短暫
千分之一秒的,流星雨……

大地

這裡的淚沒有眼睛
除了一首母親的歌
除了滿山遍野的
黃土
啊太陽 落下來了
一個人走過
龜裂的廢河道
看著自己 慢慢躺下來
化為無盡的

大地
沒有姓
沒有名
不會憤怒
只有十億
十億和他一樣的兄弟
大地啊,請讓他安靜休息
血,你一定要流
流過去……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