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語 | |
客語 |
羅門本名韓仁存,1928年生於海南省文昌縣,抗日戰爭發生後,為了躲避戰亂,年僅9歲的韓仁存離開了當時就讀的文昌地泰小學,被家人送去湛江讀書。1948年,20歲的韓仁存隨學校前往台灣,直到1988年才再度踏上故鄉的土地。羅門曾經說過,他在開始寫作的時候取羅門做為筆名,主要就是為了紀念母親,因為母親姓羅。他和母親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48年去台灣之前,等到40年後重返海南時,才得知母親已經故去20多年了。童年時代就遠離故鄉,少年時代又一個人前往異地,羅門把對母親、對家鄉的懷念寫在詩裡,用詩句訴說永遠的鄉愁。
雖然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受注目的詩人,但是,羅門的專業卻和詩並沒有關聯。他曾經就讀於空軍飛行官校,後來又從美國民航中心畢業,並通過了考試院舉辦的民航高級技術員考試,此後他擔任過民航局的高級技術員和民航業務發展研究員,是一位傑出的航空工程專業人才。
羅門的航空專業看來和詩一點關係都沒有,可是,實際上,航空訓練卻仍然對他的創作風格有所影響。航空需要精密的計算和精確的掌握,而在廣大的天空中飛行,本身就具備著浪漫的因素。這樣精準與浪漫並存的風格,展現在羅門詩作的用字精確和境界壯闊中,讓兩種似乎完全不相干的專業有了關連。
羅門的浪漫不但顯現在詩中,也展露在日常生活中,他在年輕時候認識了美麗的女詩人蓉子,在他們交往中的某個夜裡,羅門坐三輪車送蓉子回家,送到家門口,蓉子捨不得羅門,又陪羅門坐車回去,到了羅門住的地方,換成羅門不忍相離,再請車夫調頭送蓉子回去。就這樣,三輪車夫不知道在街上來來往往拉了多少次,才總算把這對情侶都送回家中,這段美麗如詩的愛情,成就了詩壇一對美滿眷侶。
羅門是詩人,也是藝術評論家和空間藝術家,當代台灣重要的抽象藝術家的畫展幾乎都邀請羅門發表演講、出版創作畫冊也都邀請他撰寫畫評;在空間藝術領域,聲名最為卓著的是他一手締造的家「燈屋」,有作家認為:羅門的家根本就是一座私人藝術館,裡面除了擺放當代許多藝術家的珍貴畫作,更可貴的是整個燈屋就是一個具有詩質的現代裝置藝術的空間架構。而所有的「裝潢」都是羅門利用日常用品,例如蒸籠和更多撿來的廢棄物親手打造而成的,從這個角度看:他應該是台灣第一個環保專家,這個極具創造性的生活美感空間,幾乎台灣所有的報紙都報導過,超過三十家雜誌也來做過專訪報導,許多雜誌還用燈屋來作為封面,當然,電視台也不會錯過這麼好的題材,特別派記者做過專訪。
羅門的詩意象繁富、想像力卓越。他曾經把自由的作品內涵分為六項:第一、透過戰爭的苦難來追蹤人的生命;第二、透過都市文明和性來探討人生;第三、表現對死亡和時空的默想;第四、透過對自我存在的默想表現生命感;第五、對大自然的種種觀照;第六、對其他存在情境的探索。羅門早期作品主題明朗,富有浪漫情調;中期意象繁美,在節奏上波瀾起伏,在氣勢上盤旋變化;後期作品則奇喻屢見,較善剪裁。他的作品多種被譯為英、法、日、韓等語文,重要詩集有《曙光》、《曠野》、《全人類都在流浪》等。
文學花園
說明:
在台灣現代詩人當中,羅門是面向極廣、透視深度極深的一位全方位詩人,他對戰爭、死亡、存在、大自然以及都會情的描摩都能夠表現獨特超脫的個人風格。同時,他也是台灣最具有前衛精神和動力的詩人之一,他的詩路多變,但卻一貫維持實驗性和前衛性。20世紀60年代他是現代主義的實踐者,80年代之後則醉心於後現代詩觀的闡發。〈傘〉這首詩用文字排列組成圖象詩的趣味,並用傘的意象書寫人的孤獨,在詩的形式和內容上都頗為耐人尋味。〈詩的歲月─給蓉子〉則優雅浪漫,充分表現出詩人內心細膩的柔情。
原文:
傘
他靠著公寓的視窗
看雨中的傘
走成一個個
孤獨的世界
想起一大群人
每天從人潮滾滾的
公車與地下道
裹住自己躲回家
把門關上
忽然間
公寓裏所有的住屋
全都往雨裏跑
直喊自己
也是傘
他愕然站住
把自己緊緊握成傘把
而只有天空是傘
雨在傘裏落
傘外無雨
詩的歲月——給蓉子
要是青鳥不來
春日照耀的林野
如何飛入明麗的四月
踩一路的繽紛與燦爛
要不是六月在燃燒中
已焚化成那只火鳳凰
夏日怎會一張翅
便紅遍了兩山的楓樹
把輝煌全美給秋日
那只天鵝在入暮的靜野上
留下最後的一朵潔白
去點亮溫馨的冬日
隨便抓一把雪
一把銀髮
一把相視的目光
都是流回四月的河水
都是寄回四月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