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1组周子葳和谢兰胜同时推荐:
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周子葳推荐理由:古典诗词是经过时间洗练的优秀人类语言艺术和文字艺术的留存,作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完全应当引入儿童阅读教育之中。我并不认为古典诗词艰涩古僻的用词,和距离孩子生活巨大的时代差异就是阻碍古诗词进入儿童阅读领域的挡路石。相反,古诗词能够在人类历史中留存并至今仍有活力,恰因其有其他文体和文学作品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中文这种语言中尤为明显。这种优势就是语言的韵律感。中文是韵律的艺术,古诗词则是这门艺术上的皇冠,任何想要把握中文这门语言精髓的人都无法绕开古诗词这个领域。中国古典诗词对于韵律的形式、规律和美感的研究已经登峰造极,它把我们这种语言中一切最美的组合全部提炼了出来。对于儿童阅读来说,古诗词的最大价值也正在于它的韵律感,越多的朗读和背诵古诗词,就越能精确的体会和把握怎样的节奏感、怎样的声调搭配和怎样的字数组合才是最美的表达。古诗词对儿童语感的潜移默化是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在孩子进入到可以行文或者演讲的年龄段后,这种语感的优势在写作和表达时能够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就好像与生俱来一般。其实这都是童年时读诵古诗词的结果。
当然,不排除很大一部分古诗词作品读起来诘屈聱牙,那么这部分作品就不适宜作为儿童阅读的材料。选择给孩子读的作品首先要能让孩子“朗朗上口”。比如“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种诗给孩子读一遍再让他复述,相信大部分孩子都不费吹灰之力,背诵起来好像唱歌一样。无论他在游戏、坐车、散步还是洗澡,都可以像唱儿歌一样把它唱出来。孩子不用理解曲项是什么意思,更不用知道每个字怎么写。叽里咕噜小和尚念经就最合适他们。同理的诗还有《春晓》、《敕勒歌》、《游子吟》等。总体上来说,五言要优于七言。因为五言的节奏更明快,信息更少,也更适合孩子记忆。这样的诗读多了,孩子就能够感觉到中文应该以怎样的节奏来表达听起来才动听,怎样的字数一断句才符合语言的规律,怎样的平上去入组合才最科学。
其次,适合孩子读的古诗一定是画面感强并且易于想象的。能够吸引孩子反复阅读的文学作品一定是有很强的画面感,能够激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的。古诗要符合这一点难度比绘本大得多,因为它是纯文字描述,而且是非常精炼的文字描述。优秀的古诗还是要属《鹅》、《敕勒歌》、还有《静夜思》这种,几乎不用解释孩子立刻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七言类的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也是很好的作品。总体来说,写景状物的古诗词要比抒怀言志类的更适合儿童阅读。如果你给孩子读“同是天涯沦落人”或者“潦倒新停浊酒杯”,就根本无法激发出孩子的想象力。
但是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的孩子,古诗词的选择就可以多一些叙事类的,或者是多场景描写类的。因为他们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经验足以支撑文字转化为画面,也能够体验诗词中的情绪和意境。文字在韵律感之外的更深层次的意义能够在他们脑海中成型。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一点的孩子就能够感受到这里“空山”的“空”,“新雨”的“新”,“晚来”的“晚”的妙义,以及“锄豆、织笼和剥莲蓬”的那种勃勃野趣和悠悠闲适之情。
总结而言,韵律感和画面感是儿童阅读古诗的两大要点,至于内容的意义,用词的古雅和意境的深远,则是在完成前两点之后才能够引入的部分。
萤火虫1组刘红: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释义: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推荐理由:
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嘉豪小朋友对这首诗是记得最熟的,说起“诗”,这首诗首当其冲,张口即来。另外还有教育意义,平时如果他不好好吃饭,只有说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会配合的多吃几口,他也知道农民伯伯种庄稼很辛苦,要珍惜粮食。
综上所述,古诗《悯农》很适合孩子阅读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推荐理由:个人认为这首诗比较适合小朋友。山还是那座山,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这是一首写景的哲理诗。可以教会孩子从多角度全方位看人,事,物。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看到的东西也是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