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李欧·李奥尼的绘本作品,《小黑鱼》是风格最为独特的一部,他用“水彩拓印”出美轮美奂的海底世界,让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如水的透明质感和梦幻色彩:形态各异的鱼虾、森林般的海草、彩虹果冻似的水母、如同在风中翩然起舞的粉红色棕榈树一般的海葵……都让读者在这场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中逐渐变得恍惚起来,对海的神秘充满期待。
图画一直以来都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语言。第一次看《小黑鱼》,粗心的我并没有注意到那一大群密密麻麻的小红鱼都是作者用两种橡皮印章一个个拓印出来的,却一眼分辨出了整部作品中小黑鱼在画法上凸显的与众不同。从视觉意图上来看,作者更希望赋予主人公强烈的存在感,就连小黑鱼的眼睛也进行了精心的刻画,让人似乎瞬间捕捉到了核心人物的灵魂。读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小黑鱼的眼睛原是作者为后面故事情节展开而埋下的细腻伏笔,顿觉其构思之精妙。
一本好的绘本,它出彩之处就在于,不仅能在视觉上引起读者的愉悦,更能在每张图画上显示出丰富的内涵。当一只凶猛的金枪鱼吃掉了所有的小红鱼,唯一逃走的小黑鱼让我暗自为它的灵敏、幸运而欢欣,但看到它孤身一人在大海里游荡,沟壑丛生的海底深处只有形单影只的小黑鱼时,又不免为它不可预知的将来而暗自担忧。画面里,作者用对比的方法把小黑鱼放在偌大的画面上,显得那样渺小、胆怯,不用读出文字,我们已经能够强烈感受到小黑鱼的恐惧、孤独和伤心,情不自禁地为它的命运而揪心。当小黑鱼在大海深处艰难地旅行,偶遇美妙的海底生物,作者用画笔将海里奇特的水母、大龙虾、海鳗、怪鱼、海草、礁石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时,我们也似乎暂时忘记了它可能被大鱼吞吃的厄运,跟着小黑鱼慢慢放松,又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般来说,作家最想强调的部分,往往会用去较多的篇幅去描绘,在《小黑鱼》里,作者一共用了七幅图画来描绘它失去伙伴后在大海里四处徘徊游荡的场景。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每幅场景作者都使用了不同的绘画技法,用以凸显不同的生物造型。从绘画的角度看,这理应属于全书的精华部分,也是能给孩子提供诸多想象力空间的部分。小黑鱼的海底旅行除了画面上呈现的这些,还有可能是造型奇特的章鱼、体型庞大的白鲨、五彩缤纷的珊瑚……因为丰富的想象,故事也有了无限的延伸。原来,最后小鱼们齐心协力把大鱼赶走并不是作者最终想要表达的主题,那仅仅是个结局而已。正因为小黑鱼落单,它才第一次用心去仔细观察自己所生活的海洋世界,感受到它的美丽、奇特和有趣,在对生活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它逐渐关注到自身的存在,加深了对自我的认知和了解,最终收获了生命的蜕变和成长。
成长后的小黑鱼在找到新的伙伴时,没有躲避,而是主动地向他们打招呼,并竭尽全力为伙伴们和自己的生存出谋划策。最后,小黑鱼在思考了如何和伙伴们一起在大海中生存下去的问题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大家齐心协力,装成大鱼的样子同游,和大鱼对抗。当这个想法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实现时,小黑鱼说:“我来当眼睛!”这句话似乎成为了整个绘本的神来之笔,让整个大鱼瞬间拥有了灵魂,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经典的绘本之所以深刻,在于它传达着一种儿童观,一种教育观,甚至是一种世界观。所以绘本绝不仅仅是孩子的绘本,更是大人的绘本,家长的绘本,对此我深信不疑。在品读《小黑鱼》过程中的,也开启了我对生命的思索。
珍视每个生命的独特个性
“在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鱼。他们都是红色的,只有一条是黑色的,黑得就像淡菜壳。他比他的兄弟姐妹们游得都要快,他叫小黑鱼。”
身为父母,有时难免会惶恐焦虑,为什么我的孩子如此内向胆怯?为什么他不喜欢读书就喜欢疯玩?他做事怎么总是那么毛毛躁躁、拖拖拉拉?他学习怎么没有一点上进心?……太多的控诉,我们总是习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抓住一丁点儿自己看不顺眼的行为就不放手,非要绞尽脑汁让他更正过来,以为这样就是自己教育的任务和责任。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