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08月

(限成员)台灣文學作家系列 - 徐仁修

发布者:阿茲特克

TitleLine

閩語

1946 年徐仁修出生於新竹芎林,芎林是鄉下的客家庄,在那裡,徐仁修度過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童年生活,而這段悠遊自在的童年,影響了他一生的努力方向。徐仁修在 文章中曾經這樣寫:「童年是整個人生的基石,童年的經歷以及童年時所做的夢想會隨著成長而逐漸變成了鄉愁,而這也幾乎決定了往後的人生。我回顧自己的人生 發現,我29歲之後所做的事幾乎都慢慢轉向實踐自己童年時的夢想—旅行、探險、攝影、寫作……我親自驗証了童年的經歷對於人生所造成重大的影響。」由於這 樣的體認,徐仁修成為作家之後,為孩子或孩子的父母寫了許多篇章和書籍,希望孩子能夠在成長的歷程中,充分體會到智慧和愛,並培養出豁達的人生觀。

雖然在鄉下長大,不過,徐仁修第一次真正對自然抱著強烈的好奇,是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當時,他看了一部華德迪士尼的電影─沙漠奇觀,電影裡介紹了 沙漠中的各種動、植物故事,看完之後他心裡十分震撼,同時,從內心深處湧起長大以後要拍攝自然奇觀的念頭。不過,受限於環境,這樣的想法只能埋在徐仁修心 裡,要到許多年後才有機會發芽。

徐仁修大學就讀於屏東農專,畢業後進入農林廳,擔任和所學相關的技術人員,1972年,他投入台灣野生蘭花的調查研究,在調查過程中,由於目堵台灣 高山森林遭受大量砍伐的情形,在沈重而憤怒的情緒下,寫下了生平第一篇生態散文─失去的地平線,提倡加強保育教育宣導和建立野生蘭保護區。在台灣環保意識 還十分缺乏,更沒有環保團體的當時,他已經警覺到台灣自然生態的危機,這樣的認知,促使他在20多年以後,成立了在台灣廣為人知的生態保育團體─荒野保護 協會。

1974年,徐仁修前往尼加拉瓜擔任農業技師,這段經歷讓他寫出了《月落蠻荒》這部作品,並在1977年出版。接下來幾年之間,他分別前往菲律賓、 印尼、婆羅洲、蘇門答臘、泰北等地工作、採訪和探險,在這些人跡罕至的地區,他經歷了比任何冒險電影都更剌激的情節。在泰北金三角查訪鴉片從種植到販賣的 過程時,毒販昆沙的黨羽曾經對他發出追殺令;在北婆羅洲拍地面的昆蟲時,樹上的螞蝗像雨滴一樣不斷落在他身上;在尼加拉瓜的河畔,一頭聰明的大老虎繞到他 身後準備攻擊…,徐仁修的經歷可能是很多人一輩子的夢想,差別只在於「很多人」都和現實妥協,在蹉陀、猶疑間放棄了原有的夢,而他卻堅持的在行走天涯中, 實踐了童年的夢想。

在浪跡天涯,用文字和影像記錄人生經歷的同時,徐仁修也始終關懷台灣的生態保育,1994年,他獲得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台灣生態保育獎,同時開始籌 備荒野保護協會,1995年6月,荒野保護協會正式成立,他成為創會理事長。十餘年來,這個協會持續為台灣漸漸消失的荒地和棲息其中的動植物請命,並且訓 練了新一代的相關人才,繼續環保生態維護的傳承。至於徐仁修自己,近年來也致力於台灣的生態記錄研究,尋找福爾摩沙的美麗原貌,他所寫的一系列關於台灣自 然觀察與體驗的書,例如《福爾摩沙─野之頌》、《彌猴與我》、《思源啞口歲時記》、《守護家園─台灣行腳 30年》、《仲夏夜探秘》等,不但屢次獲得台灣出版界的大獎,也是親子之間可以一起共讀的好書。徐仁修著作相當豐富,由於他同時擅長文字和攝影,所出版的 書籍多半圖文並茂,極為吸引人。除了上述作品之外,《村童野徑》、《家在九芎林》、《荒野有情》、《台灣生活日記》都是他膾炙人口的兒童文學作品。

文學花園

說明:

徐仁修一直是堅持童年夢想的人,無論是他在蠻荒地帶探險的遠遊,或是投身台灣自然生態保育的付出,都顯示出他天性中的浪漫與執著。雖然,食衣住行、 研究、觀察都要靠稿費支出的他,經濟情況一直談不上優渥,甚至有連房租都付不出來的拮据窘況,但是他卻自認為是最富有的人─因為,他擁有自由自在的心靈和 豐富的生活經驗,這就是最大的財富。幾十年來,徐仁修用這樣的心情享受生活、自在學習。他也認為:不管是孩子的教育或是文學, 最重要的都是「心」,做父母的、做老師的要用心、要有愛,畢竟,童年是如此的短暫,又是如此的重要。徐仁修的作品也貫穿著他對生命的理念,展現出十分陽光 的意味。

原文:

孩子的根與故鄉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是扎根的時機。根是否扎在適宜他成長的氣候、適合他生長的土地,就決定 了他日後能否成為大樹,能否開出美麗的花朵,能否結出豐碩的果實,童年是他的關鍵。喜馬拉雅山的瑜伽聖人喇嘛尊者就說:「兒童時期是整個生命結構的基石, 在此時播下的種子,日後將綻放出生命的花朵。」

我回顧自己所走過的人生道路,發現自己後半生所做所為,幾乎都在實踐童年的夢,而這些夢大多在國小三年下學期至國小六年上學期,時間不過是短短的兩半年中。我童年的夢又是什麼呢?
孩 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段對周遭環境的「銘印」期。我們都知道,有很多動物都有「銘印」的現象,例如:雁鵝在破殼而出時,會將第一個對牠發出的鳴 聲有所回應的聲訊,以及牠視覺所見的形體相聯結,而將它銘印為父母,這是小雁鵝的銘印,又例如秋田犬,在一歲前的某一時期,會銘印養育牠的人做為終生主 人,一旦這種認主人的銘印完成,牠就再也不會認第二個主人,即使新的養育者對牠無限的好,也難再更改銘印。牠終其一生只認定第一個主人是牠的主人,所以秋 田犬不能在長大時轉手,否則牠會一輩子悶悶不樂。

孩子在童年中會有一段時期銘印他生長的地方為「故鄉」,這是他非常重要的階段,就像小雁鵝銘印父母、秋田犬銘印主人一般,故鄉變成為他一生認同的地方,他把自己人生的根扎在那塊土地上。

我們不確知孩子對土地銘印的時期是在何時,時間須多長,以我自己的例子是在國民小學三年下學期至六年 上學期裡,因為我在六年上學期搬了家。後來我長大之後,出外謀生、出國工作、探險、旅行,但心中卻時常浮起國小那段銘印期的點點滴滴,那時期所形成的「夢 想」,變成為我日後不知不覺去完成的願景。這種對故鄉的懷念,也讓我在遙遠的異邦生活期間,完成了我半自傳式的小說──家在九芎林。這本書就記述了我那段 銘印期發生的故事及夢想。

所以「故鄉」對外非常的重要,故鄉的「文化、童伴、大自然」是我札根的地方,它讓我得以形成我個人的 夢,最後也促使我在不知不覺中走上了旅行、探險、攝影、寫作、保護大自然的路子。對故鄉的銘印,讓我無論走到又涯海角都不會悲愁。因為我知道故鄉在哪裡, 我知道我會回到故鄉去,所有困苦與驚險的經歷,在回到故鄉時,都會成為美好的分享……。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