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08月

台灣文學作家系列 - 劉興欽 (限小站成员)

发布者:阿茲特克

TitleLine

1934 年,劉興欽出生於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在家中排行老二。日治時期的橫山鄉以煤礦和林木業聞名。童年的劉興欽也和其它貧窮的鄉下孩子一樣,在放牛、摸蚌、捉 魚蝦、採草藥、挖蘭花中成長,對鄉下孩子來說,這些活動不僅是童年的玩耍,也是可以幫助家裡賺取一些外快的工作。

童年時代,劉興欽就展現出繪畫的天分和靈活的頭腦。不過,他初次展現繪畫天份倒不是在學校的美術課堂上,而是在「畫符」這件似乎對一個孩子來說有些 匪夷所思的事件上。事情緣由是這樣的:當時台灣農家眷養豬、牛、雞、鴨、鵝等等,常在農舍貼一張符祈求六畜興旺。有一次,劉興欽的父親要他去隔壁村莊求 符,回家的路上天色已晚,劉興欽一不小心在墳場跌了一跤,把好不容易求到的符弄破了。想到要穿越墳場再去求符,他說什麼也不願意,無奈之中,劉興欽靈機一 動,跑到同學阿牛的家裡要了一張紙錢,借了筆墨,照著弄破的符依樣畫葫蘆, 居然有模有樣,畫得像極了。他的繪畫天才就此在畫符上初次展露出來。

從此以後,爸爸再差劉興欽去求符,他總是跑到阿牛家去玩,玩到該回家時,就趕緊拿出筆墨硯台,自己來個「鬼畫符」拿回去交差。有一天,阿牛的媽媽因 為家裡的豬不太對勁,也請他幫忙畫了一張符,沒想到豬的病竟然好了,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的的村子裡的人都知道劉興欽會畫符,也紛紛到家裡來請他畫 符。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劉興欽只好一五一十的向爸爸說出原委,他的爸爸和媽媽啼笑皆非之餘,真是服了這個寶貝兒子。

二戰期間,美軍飛機經常轟炸台灣的日軍基地和機場,劉興欽常常撿到美軍轟炸時丟下的傳單,這些傳單大都以漫畫表現,像把日本軍閥畫成兇惡的豬狗,本 省兵則是受盡虐待的兔子等等,劉興欽就此對動物擬人化的造型產生了濃厚興趣,學校和家裡的牆壁都成了他用木炭作畫的創作園地,這種行動自然招來了責罵和懲 罰,但是他卻越畫越有勁,到最後作品畫滿了全村的牆壁,成果輝煌。

1951年,劉興欽從台北師專美術科畢業,被分發到台北市永樂國小教美術。當時,劍仙類的武俠神怪漫畫充斥校園,甚至引發兒童信以為真,想要上山求 仙的社會問題。教育單位把問題歸咎於「漫畫」,禁止兒童看漫畫就成為最簡單而直接的「解決對策」。聰明的劉興欽卻想出了不同的解決方式──為什麼不藉漫畫 「以毒攻毒」呢?於是他著手畫了一本《尋仙記》,希望小朋友看了可以得到教訓。沒想到推出後反應十分熱烈,劉興欽從此變成了創作不輟的漫畫家。這段期間, 正好是台灣漫畫雜誌興起的時期,而在每一本漫畫月刊或週刊上,都可以看到劉興欽的作品,膾炙人口的「阿三哥」、「大嬸婆」,就是當時他以自己和親人為藍本 創作的漫畫人物,鄉下人進城的趣事,反映出當時台灣從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的種種情況。

1960年代初期,漫畫期刊崩解,劉興欽把創作舞台轉向報紙和一般雜誌,由於他的作品老少咸宜,教育意義濃厚,依舊受到熱烈歡迎。1968年,劉興 欽成立了「興欽畫刊雜誌社」,發表自己的作品。隨著政府推行科學教育的風潮,他創造出「機器人」和「阿金」這兩個角色。但是,當時國立編譯館的審查頭腦相 當僵化,要求劉興欽的『機器人』需要畫上搖控器!這讓劉興欽哭笑不得,決心作出一個不用遙控器也能動的玩具機器人,這也埋下了他轉向發明的因子。從 1970年起,劉興欽的發明點子層出不窮,一共推出了138件發明,像是免削鉛筆、丁字型冷熱水龍頭、便器坐蓋衛生紙等等,都是大家常見的日常生活中用 品,這些發明讓他在國際發明獎項上連連獲獎,成為眾所周知的發明大王。

1991年,劉興欽眼見年輕漫畫家人材輩出,宣佈封筆,留下更大的空間給後起之秀。不過,他雖然退出漫畫創作前線,對漫畫推廣等活動仍然不遺餘 力,2002年頒發的第一屆漫畫金像獎,劉興欽就獲頒終生成就獎,以表彰他對台灣漫畫的貢獻。他的作品《阿三哥》、《大嬸婆》、《丁老師》等是台灣人共同 的記憶,目前,劉興欽的繪畫轉向油畫和水彩,他筆下的台灣風情令人驚艷,多才多藝更讓人佩服!

文學花園

劉興欽是台灣漫畫界的一支奇筆,他的線條流暢,人物神采飛揚,創作力強,作品數量多,在在令人敬佩。

劉興欽的第一部漫畫作品是1954年的《尋仙記》,從1954年到1960年是台灣漫畫雜誌的興起期,劉興欽恭逢其盛,幾乎每一本漫畫雜誌上都有他 的連載作品,產量之驚人、速度之快,在今天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天方夜譚。當時,他白天教書,晚上作畫,一個晚上畫20頁輕而易舉,而且樂此不疲。這時 期的創作數量,多得連他自己都弄不清楚。最粗略的估計,1967年之後的中、晚期作品就有兩百部左右。再加上早期的失散作品,數量就更驚人了。在《模範少 年》刊登的《阿三哥和大嬸婆》堪稱是劉興欽的代表作,當時非常轟動。在這部漫畫裡,劉興欽把鄉下人的都市印象描寫得詼諧有趣,他從鄉下人的價值觀出發,尖 酸的刻劃了都市人的種種生活百態,既有趣又引人深思,也可以說是當時台灣的社會史素描。

在《漫畫週刊》連載的《一先生》也是這個類型的創作,在這部作品中,劉興欽把「一毛不拔」的人用趣味化方式處理。一先生流浪來到都市,到了晚上尋找 歇腳處,找到了停車場的公共汽車,車門沒上鎖,他就推門進入,發現車上的沙發椅、坐塾都很舒服,決定住下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把「一先生」的門牌釘在車 門上,同時,他看到更多空公車沒人住,就全部佔為己有。等到車掌小姐來上班了,他竟然問車掌小姐是不是要來租房子……一先生用這種方式在都市生活,自然鬧 出了一籮筐的笑話,劉興欽在作品中注入了鄉村和城市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也誇張性的敘述了從農業社會進入工商社會的種種隔閡和衝突,給人親切熟悉的鄉 土感覺。

劉興欽的名著除了上述兩部之外,還有《丁老師》、《死要錢》、《小蕃薯》、《機器人故事系列》、《小聰明》、《小村故事》等等。《機器人》系列是他 1970年代的作品,當時台灣正積極提倡科學,許多向他約稿的報刊編輯都希望他畫提倡科學的漫畫,起初劉興欽很頭痛,後來動腦筋想想,把科學加在漫畫當中 也不是太難的事,於是他就畫了《機器人誕生》、《機器人趣事》、《機器人失蹤》、《機器人末日》等十多部和機器人有關的漫畫,還有多部與科學、發明有關的 創作。由於發明和創作靈感源源不絕,劉興欽在畫漫畫的同時,也朝發明上去發揮,結果,這項「漫畫副產品」讓他在8年之間就擁有了一百多項發明專利,這是劉 興欽在開始畫漫畫時完全沒有想到的意外發展。

劉興欽出身於偏遠的客家庄,對於故鄉有濃厚的感情,近年來,劉興欽的家鄉新竹內灣以他的漫畫人物「大嬸婆」和「阿三哥」作為標示打造地方標記,結果 不但促成內灣鐵路和老街的復活,並結合了週遭的油羅溪、吊橋、客家文化和美食,帶動了內灣的產業復甦與興盛。由於劉興欽對內灣聚落的貢獻和努力,在九讚頭 文化協會的推動下,內灣成立了「劉興欽漫畫館」,作為對這位台灣漫畫大師的最深敬意,也為台灣漫畫史留下了珍貴記錄。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